铲状及鱼钩状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时间:2022-02-18 02:06:18

铲状及鱼钩状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铲状及鱼钩状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184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2例;观察组即铲状气管导管插管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单次诱导,铲状气管导管插管;对照组即鱼钩状气管导管插管组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诱导,鱼钩状气管导管插管;观察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结果 铲状气管导管插管的插管成功率明显优于鱼钩状气管插管,P

关键词:铲状管芯;鱼钩状管芯;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操作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以及手术全麻的患者中,对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利用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是有效的插管方案,主要有铲状及鱼钩状管芯辅助气管插管。本文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26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困难气管插管患者184例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铲状及鱼钩状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困难气管插管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2例采用铲状气管导管插管者为观察组,本组有49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5±6.0)岁,体重(74.24±7.75)kg。92例鱼钩状气管导管插管者为对照组,本组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5例,平均年龄(54.±5.7)岁,体重(73.08±6.06)kg。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检查、检验,各检查、检验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要进行全麻准备,准备好麻醉前的器械、药物及相关设备,按照常规操作完成插管。

1.2.1观察组 本组92例患者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行铲状气管导管插管;麻醉维持:丙泊酚6.0~10.0mg/kg·h输注,间断静脉注入舒芬太尼、维库溴铵,依循环参数及手术操作需要调整丙泊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

1.2.2对照组 本组92例患者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行鱼钩状气管导管插管,麻醉维持:丙泊酚6.0~10.0mg/kg·h输注,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维库溴铵,依循环参数及手术操作需要调整丙泊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其中本组92例患者中有5例插管失败改行喉罩引导插管成功[2]。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的例数以及其成功率,气管插管失败患者的例数,气管插管后心率,血压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对观察组、对照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情况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的例数为89例,其中有4例经过多次的试插以及换用小号的气管导管后,顺利插入气管插管。其中插管一次性成功概率为97%,插管后患者出现心率快、血压升高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的为77例,其中21例经过多次试插以及换用小号插管后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4%,有5例患者插管失败改行喉罩引导插管成功,插管后出现心率快、血压升高的患者有5例。

结果分析:通过上面对比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插管后出现心血管异常的发病率观察组为2.1%,而对照组则为5.4%。可见观察组在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后心血管异常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3讨论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医师应当熟练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之一,尤其是在对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以及手术全麻的准备中,气管插管越来越重要[3]。由于部分患者上呼吸道、头面部、颈部、胸壁等解剖学因素或病理学改变,使临床麻醉医师经常会遇到困难气管插管[4]。因此遇到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时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以及寻找较好的插管方案来挽救患者的生命。鱼钩状管的气管导管为弧状,视界清,但导管不易控制插入声门。铲状插管过程中气管导管变形小,导管纵向长轴基本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导管两端不在同一平面内,插管成功率较高,不易损伤牙齿及软组织。本文实验结果表面,应用铲状插管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插管过程中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较鱼钩状管插管的患者有明显优势。因此,铲状管芯气管插管作为一种有效的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书花,田英平,扈琳,等.急诊36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50-1051.

[2]王丽华.困难气管插管的评估及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31-933.

[3]朱凤萍,张建忠,赵建平,等.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J].天津医药,2009,37(2):134-135.

[4]夏开群,蔡强.37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3):73,75.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关注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