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难电影的美学分析

时间:2022-02-17 09:44:01

生态灾难电影的美学分析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对“生态”的关注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艺术因其视听效果展现出的感染力,成为人们自我警醒、传达生态危机认识的一种良好载体。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灾难电影也逐渐升温,这类影片让人在欣赏视觉奇观的同时,也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反省,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义。本文从创造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引发生存境遇的反思、激发人性的光辉、彰显生态美学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灾难电影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学;灾难电影;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60110)。一、生态灾难电影的涌现

20世纪是工业文明高奏凯歌、走向辉煌的时代。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在大地上进行了巨大的改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但在人类陶醉于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财富时,生态危机却悄然向人类袭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枯竭、气候反常……这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意识的不断升温,对“生态”的关注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艺术因其视听效果展现出的感染力,成为人们自我警醒、传达生态危机认识的一种良好载体。[1]尤其是近年来用高科技打造的生态灾难电影,将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和灾难性景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欣赏到视觉奇观的同时,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反省,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义。

二、生态灾难电影的美学意义

(一)创造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电影艺术在叙述方式上追求感观性、现时性效果,它能够运用特殊的技术媒介,具象而直观地反映世界,从而用生动的音像吸引和感染观众。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虚拟影像生成技术给电影表现手段带来了大幅度跨越,使得许多传统技术无法拍摄的奇观得以呈现在银幕上。生态灾难电影从中大为受益,它可以运用视听语言表现出恢弘大气的场面、奇特迷人的光影形象,从而将自身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其他艺术门类很少可以像电影这样惊心动魄地表现生态灾难,因此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当代的生态灾难电影可以满足他们一睹那些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从而满足他们固有的好奇本能。[2]近些年来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各种翻天覆地、生灵涂炭的巨大灾难,如火山爆发、龙卷风、超强地震、洪水肆虐乃至地球毁灭等不可思议的场景在银幕上不断涌现,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高科技的影像技术消除了电影创作者无法表现场景或形象的顾虑,真正把人类的任何想象转化成可视化的形象。生态灾难电影正是以这种徘徊于虚实之间的震撼,敲击着观赏者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比如电影《阿凡达》不仅表现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还表现了其遭到破坏后的满目疮痍,让亿万观众共同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巨大的心理恐惧。在影片《后天》中,多种灾难性景观都浓缩在一瞬间展现出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水上涨,惊涛骇浪涌入纽约将自由女神像淹没,所有道路瞬间化为,万吨巨轮被冲进城市,然而眨眼间气温骤降,浸没在海水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通过银幕的渲染,这些场景仿佛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人类不正视现实,仍然保持对自然的傲慢姿态,这种濒临崩溃的末世景象终有一天会真实上演。所以这些灾难性景观虽然只是银幕上的画面,但它们不仅仅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得到感官的满足,还让观众对自然、对生命做出最有深度的反思。

(二)引发生存境遇的反思

在生态灾难片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观众所体会到的不仅是一种感官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揭示出的灾难意识触动了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种灾难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关注当下,更是对于未来和永恒的不断求索;不仅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更加体现了对于芸芸众生的救赎。从这些年的生态灾难电影发展不难看出,人类对于生存境遇的担心、对于生命的忧患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早期的《龙卷风》等生态灾难片中,故事的线索围绕人类征服自然和战胜自然的主题来安排,让观众体验到人类利用强大的意志与高超的智慧战胜自然的巨大,表现的是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文化价值观。然而当人们沉浸在征服自然的愉悦之中时,灾难却慢慢地向人们逼近,逐渐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当代生态灾难电影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唤醒了人们的灾难意识。面对着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的严重失衡和对未来的迷茫,人们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正在被某种恐惧情绪所吞噬。当代生态灾难电影中出现的惊涛骇浪、火山爆发、山崩地裂、烈焰熔城等景象表现的都是自然力量的伟大。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恐惧,而传统好莱坞电影中那种藐视自然的英雄们消失了。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看,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它让观众在精神时空中反思自己的生存境遇,反思自身的行为,反思经济和科技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存危机。

从美学上来说,灾难与任何美学之悲一样,一方面表现巨大的痛苦,甚至是生命的毁灭,另一方面这种巨大的痛苦和可怕的毁灭,暂时还没有危及作为整体的人类;于是欣赏者能够以人类的心胸面对灾难,将其转化为一种美学对象进行欣赏。每当面对这种审美对象时,人们在欣赏中通过审美的痛感与进行警醒和反思,正是这种警醒和反思使人类对灾难有了一种前瞻性的心理防护,而且这种心理防护是美学的,在巨大的痛感中同时孕育着一种审美的。[3]审美限定了巨大的悲痛,使之痛而不伤,痛中有思,从而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生存境遇,把人放在与自然平等的地位上,抛弃传统的主宰自然的价值观,更好地去面对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危机。

(三)激发人性的光辉

生态灾难电影如果仅仅是让观众处于惊恐和忧患之中,还不能使其美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观众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所以生态灾难电影通常会通过灾难的爆发来凸显人性的光辉。生态灾难片中会有一些极富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人物,他们自觉地承担起拯救亲人甚至拯救世界的责任。这些英雄对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意义,他们对消极的观众来说,是被救的安慰和生命的希望;他们对积极的观众来说,是去思考我们在面临灾难时将何去何从?这会激起观众救世的英雄意识。这些身处灾难中的英雄在灾难来临时时展现出正义、无私和无畏,不仅体现了人类的顽强精神,而且将人性的光辉面充分表现出来。他们获得了观众的由衷敬佩,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令人宽慰的结局,在恐惧和紧张之后有一种复归安全的愉悦感。

上一篇:数字技术对魔幻现实主义影片的推动与反思 下一篇:东方传统美学内涵在电影中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