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小霸王”

时间:2022-02-17 09:08:28

幼儿园里的“小霸王”

宝宝被家里人宠坏了,到幼儿园一不称心就打人怎么办?或者是,幼儿园里偏偏和一个霸道的宝宝同班,又该怎么办?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和幼儿园沟通,并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呢?

一不如意就打人、掐人、咬人;霸着大家都想玩的玩具不放,谁来抢夺就对谁拳脚相加;无缘无故推搡别人,或把吓人的小昆虫和整盅玩具放在小女和珠衣兜里,以别人的受惊哭泣来确认自己的“权威”……诸如此类的“小霸王”,在每个幼儿园老师部不少见,往往成为全体家长的噩梦。“小霸王”的父母固然天天提心吊胆,忙着为孩子闯下的祸事道歉赔偿,被欺侮的小朋友的父母更是不知如何驱除孩子被打之后留下的心理阴影,要不要鼓励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如何让孩子在日后面对“小霸王”时不畏层、不胆寒,而是有说服与团结对方的力量?真正解决“小霸王”带来的烦恼,不仅需要适时的家园沟通,更需要我们的家长注意观察“小霸王”独有的心理需求,拿出富于针对性的方案来,扭转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霸王行径。

缺少关注引发的霸王行径

发言人:章瑛,32岁,5岁女孩的妈妈

故事的发生

女儿上中班那一年,班上转来一个大块头的男孩,据说这个男孩是因为过分顽皮从别的幼儿园被劝退转园的。女儿的班主任是个才满20岁的新教师,对这个“转园生”很感冒,曾经召开班会,要老实的小孩“躲他远点”。结果这个大块头男孩来了以后,无形中就被孩子们孤立了。本来,中途转园的孩子就有一种恐慌,怕自己在新集体中成为无声无息的边缘人物,这一下,这个男孩就更是郁闷,结果,他就不停地制造种种事端来引发人们的关注,除了抢玩具、对其他孩子又吼又叫外,还因为下楼梯时嫌前面的孩子走得慢,发生口角并推了前面的孩子一把,结果,导致半个班的孩子从楼梯上像多诺米骨版一样跌倒了,把班主任吓得小脸苍白,连园长都被惊动了。事后许多家长义愤填膺,非要去园长那里请愿,逼这个孩子的父母再次带着他转园。

故事的发展

我认为这个男孩转园后的出格行径,与经验不足的老师有意发动全班孤立他有关。男孩希望得到承认,确立在新集体中的“权威”,于是不惜制造一些出格事件来让大家都来仰视他。他却没有料到他的行为不仅没有树立他在其他小朋友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反而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霸王”、“坏孩子”。估计这个孩子现在也很后悔,我们为何不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于是我建议女儿的班主任不仅不要孤立他,而且要想方设法把他带在身边当“小助手”,下楼活动时让他当“队长”,帮助维持秩序;上活动课时让他分配玩具和胶水蜡笔,有意识地教会他公平分配和先人后己;爬楼梯、玩滑梯时,有意识地请他出来示范、表扬他的胆大和身手敏捷,然后让他在软梯和滑梯下面当胆小孩子的“保护神”。

我建议老师把他视做“保护神”而不是“闯祸精”,让他与其他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这样,能让这个孩子逐渐明白,应该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什么地方,应该赢得老师同学的一种什么样的关注――不是人人怕你厌你,而是人人喜爱你、看重你、需要你。

故事的结果

女儿的班主任答应试一试,两个月后她专程来感谢我,其实,这个孩子的转变,我女儿也是受益者之一。至少,我们也不用担心她因那个男孩的莽撞在幼儿园受伤了。由此我意识到,放弃对小霸王的教育,让他转园了之,绝对不是个好主意,这会使他感到被孤立、被抛弃,基于逆反心理,孩子会越来越霸道自私,这样,“受害面”会变大,而不是变小。努力去改造“小霸王”,从他的心理出发,告诉他与人相处的道理,获益的才是全体小朋友。

不会分享引发的霸王行径

发言人:于莉莉,29岁,3岁孩子的妈

故事的发生

女儿3岁之前,因为我和老公工作忙,三天两头要出差,基本上把她放在爷爷奶奶家,奶奶惯她惯得不得了,要月亮不能给星星。结果进了幼儿园小班,我每次去接她都遭到同组其他小朋友的围攻告状,孩子们叽叽喳喳告诉我,“谁也不喜欢你们家佳佳,她可霸道了。”“佳佳把好玩具用裙子兜着,不让我们玩。”“吃赤豆雪糕的时候,佳佳发现自己的雪糕上豆子比较少,就硬要跟别人换,别人不给换她就使劲拉人家的头发,还用脚蹬人家。”小朋友齐声说,“阿姨,你们佳佳太讨厌了,你怎么教育她的?”小孩子的话,让我脸上火烧火燎的,我反复告诫自己要冷静。

故事的发展

仔细回想起来,佳佳的独占欲跟她跟她奶奶的娇惯是息息相关的。过分溺爱致使佳佳认定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她都有“特权”,她都可以独占最好的资源,最后使她在幼儿园里成为不受欢迎的“小霸王”。

我认为,要改变佳佳的“霸王行径”,首先要教会她分享,教会她对他人的照料与给予表示感谢。于是,我经常在家中扮演“幼儿园小朋友”,与佳佳做分享游戏,比如如何合作搭积木,玩雪花插片,如何轮流玩她最喜欢的遥控娃娃和遥控汽车;平时吃水果的时候,要求她先分给客人,再分给家人,最后再轮到自己;经常与她交流“分享”的好处,如,女儿会说,“如果我这次给彬彬玩遥控汽车,下次彬彬会带给我一个变形金刚。我们都可以玩到更多更有意思的玩具。”“同样一盒积木,强强会教我搭一个新城堡,比我原来搭的更漂亮。”“分给别人玩具,别人笑着说谢谢的时候,我也很开心。”

故事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强化女儿的分享意识,我们也邀请同一幢楼的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让佳佳在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以“小主人”的身份养成她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盲目鼓励“以暴制暴”引发的霸王行径

发言人:马珂,31岁,5岁男孩的妈妈

故事的发生

我家儿子的接送任务,多半是爷爷完成的。有一次我在单位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紧急电话,说我家儿子把平时总欺负他的一个胖男孩的脸,抓出了深深的血印子,“你快来看看吧,我们已把受伤男孩送到医院里去了,医生说,有两处疤可能难消,你们给孩子留这么尖的指甲,麻烦大了。”我慌忙赶到医院,先安抚慰问了受伤孩子和列方家长,表示愿负担医药费和适度赔偿,又赶到幼儿园接我们家的“小肇事者”。老师见了我,很不高兴地说:“你们做家长的怎么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呢?刚才你儿子交待说,指甲是爷爷让留的,还说,谁敢欺侮你,你就挠他!爷爷替你出医药费。”

故事的发展

老爷子如此盲目的“护犊子”的行为,简直把我气懵了。盲目地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只会使儿子这样的暴力行为受害者,转瞬之间变成“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如果孩子受欺负了,我们做家长的,要控制自己的怨愤情绪,首先要问孩子“是不是很疼”之类表示安慰的话,然后应该教会孩子在受欺负时的应列方法,比如,“以后再有人这样欺负你,不要光是哭鼻子,哭鼻子只会显示自己的软弱,更容易成为下一个欺负对象,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很严肃地批评他的;你也可以叫上所有被欺负过的同学,去找‘小霸王’谈判,要他不再打人掐人,多找几个人一起去指出对方的错误,会让他乖乖听你们的。”受人欺负时当然要还击,但还击不一定非得“以暴制暴”。

这一次,是儿子抓伤了人家,那么,打他一顿,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另外一种以暴制暴的手法,只能让孩子将暴力行为移植到其他孩子身上,而对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毫无助益。所以我们约定在孩子出现“以暴制暴”的行为时,让孩子被动地面壁思过,也就是暂时隔离他。我们会对儿子说明为什么要被隔离,比如,“你抓伤了优优,所以要去隔离。”隔离的地方应该是让孩子感到无聊、单调,但是不会感到害怕的地方,如一个靠墙的大直背椅,父母的卧室等。隔离的时间按一岁一分钟计算,像现在孩子5岁,就用一个小定时器定好5分钟,5分钟后铃响,孩子才可以离开隔离地点。在隔离的时间段,暂时不与孩子交流,不跟他讲道理,在隔离结束后,问问孩子对这次隔离怎么看,与他讨论一下下次怎样做才能避免被隔离,也才能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上不伤害其他小朋友的权益。

故事的结果

身为父母,我们也可以与老师沟通,将“暂时隔离”的方案运用于幼儿园,借以惩戒3岁以上的孩子打人、咬人、虐待动物及恶意取笑其他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既温和又严格的方案,可以极大程度地约束“霸王行为”的萌芽,能帮助孩子冷静地管理自身的行为。

专家点评

1、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尊重以及表现的机会,章瑛女士为此提供了完整的案例以及恰当的分析。

2、无论是家庭里还是幼儿园班里,都要营造温馨、互助、分享的氛围,多做一些角色模拟练习,让孩子懂得理解、体谅和尊重他人。

3、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言行的示范作用,和蔼待人,杜绝对孩子体罚和情绪暴力。

4、假如你家宝宝班上存在“小霸王”,要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自保能力,遇到侵扰不要慌,学会“拒绝”、“防卫”、“求助”等。

5、攻击除了环境的因素和成人引导不够外,还有很多特殊情况,对于因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而导致攻击性的儿童,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上一篇:告诉宝宝“这是什么” 下一篇:居家5招重塑造性感腰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