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17 08:37:11

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文章通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实践和思考,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年级 计算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焕然一新,注重情境创设,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注重算法多样化,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正确率明显弱化、速度慢等。

1.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步骤

1.1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兴趣需要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鲜感、独特感、接触感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而激起的。比如,创设故事情境、适当选用游戏、捕捉生活信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1.2讲究练习形式,加强口算和估算练习。

练习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反复做一些单调的题目。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多练习一些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这是数学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有组织、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数学口算和估算训练。如通过举卡片、竞赛抢答、限时口算、看题默算听算等方法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注意强调答案正确而后提高速度的顺序[1]。

高年级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用几个十乘一位数,再用几个一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迅速说出结果。如12×4=48,18×4=72,23×7=161,等等。

1.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计算能力[2]。

第一,要教导高年级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重要前提,不能让学生提笔就算,而是要看清算式的构成、条件、数字等基本内容,要有耐心地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第二,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字迹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规范。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都要做到清晰明了,只有干净整洁的页面才能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减少看错、看不清题目和数字的失误。

第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让学生都准备一个草稿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小习惯。在口算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先在草稿本上进行初步计算和书写,可以降低出错率。

第四,养成仔细验算的习惯。验算是计算结果正确的保障。要求学生计算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坚持做一步验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检查,最后计算完毕时再一次整体查看,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计算错误并纠正,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第五,注重反思,吸取教训。学生计算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和知道怎样改错,下次不再犯错。养成训练后反思的习惯,记录计算错误的习题。面对面地指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认真分析错误计算的原因并指出改正方法。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主动性,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计算教学效率的方针

2.1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笔算和简算能力。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对这个问题有所忽略,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巧妙地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香蕉,香蕉是每千克8.6元,我买了5.6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同学们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吗?”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到计算源于生活,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愉悦情景计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又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和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教学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

2.2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方法很多,其中笔算是重点,是高年级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每种相应的公式、概念、法则等都是计算的依据,只有学生理解并且牢记这些基础知识之后,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熟记常用数据,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2+25=100,125×8=1000,25×4=100)、常用分数小数的互化等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数据,有助于较快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计算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研究32×125时,可以把32写成8×4,即125×8×4=1000×4=4000,也可以写成8×4×25×5=8×100×5=40×100=1000。又如,在探讨287-99的算法时,有把287分成200和87,用200-99=101,101+87=188;有把99看成100,用287-100+1=188;有把99分成90和9,用287-90-9=188;有把287看成300,用300-99-13=188;有用横式直接算,有用竖式计算。

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持久的、频繁性的工作,教师必须掌握运算基本知识,对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了如指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够得心应手。另外,学生必须坚持不懈,定时、定量地训练,决不能一曝十寒。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合作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才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

[2]张金丽.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3]王锐.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04).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 下一篇:丁子峻 人生有四美学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