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龙的奉献精神

时间:2022-02-17 05:18:0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李元龙真情帮民富,真心解民忧。他常说“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满着真情实意,没有半点虚夸。村民这样评价他:“李书记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工作。”他是大泉村的“拼命三郎”。

李元龙,南京市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村支书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带领全村百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穷山恶水旧面貌,走上了脱贫致富新道路。他积劳成疾,47岁被诊断患晚期胃癌,倒在未竟的事业岗位上。出殡那天,上千村民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两里长的小路摆了十几处祭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何以能赢得众多村民的无限拥戴?何以能获得如此的身后哀荣?

一心以民、艰苦奋斗、甘愿为民众付出一生。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当村支书是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如果通过三五年的奋斗,乡亲们还不能富裕起来,我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书记。”1999年,李元龙从镇工业公司经理调任穷困落后的长庄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就挨家挨户问情况,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当得知有几户人家已经揭不开锅,他马上到镇政府找民政,给每家领来100斤大米救急。村民反映灌溉用水跑冒滴漏严重,往年要雇几十个人看水,花费上万元。他当即决定看水的活由村干部来干。整整20多个昼夜,他早出晚归奔走于沟渠涵闸之间,眼圈熬红了,人累瘦了。秋后结算时,村民们惊喜地发现,看水费仅花了几千元,比往年减少支出近70%。李元龙用真心付出换来了村民对他的信任。

2001年,长庄村与大泉村合并,李元龙担任合并后的大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大泉村村级债务高达6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为尽快改变大泉村的落后面貌,李元龙带领村干部,把致富的思路锁定在修路、栽树和外出搞劳务上。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战,建成了3.2公里水泥路、5公里多石子路,大泉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他带领大家进行中低产田改造,10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油条沟”、“烧饼田”改造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沟渠配套”的良田。李元龙鼓励大家外出打工挣钱。先是发动群众搞土地流转,每人只留半亩口粮田,其余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意杨。在他的带领下,大泉村面貌迅速改观。2002年村里就还了18万元债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200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区后进村转化的典型。

点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李元龙真情帮民富,真心解民忧。他常说“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满着真情实意,没有半点虚夸。村民这样评价他:“李书记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工作。”他是大泉村的“拼命三郎”。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着这份感情,他跑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户。谁家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为了能早一天让大泉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忘我无私的崇高境界。

一生为觉、矢志不移、甘愿为觉献出生命。

在同事眼里,李元龙既是好班长,又是好大哥。作为全村的带头人,他处处率先垂范。“我们代表一级组织,代表着共产党,代表着基层干部,不能坏了党在基层的形象。”长庄村和大泉村合并时,一些村组干部认为穷村工作难度大、报酬低,想趁合并之际“撂挑子”。李元龙得知后连夜找他们谈心、做工作。他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群众越需要我们出来领头,不干出个样子来,对不起父老乡亲呀!”他反复跟各村民组长交心:“大泉村底子薄,但弱村和弱村联合也会‘负负得正’啊!关键就看我们党员、干部如何去开展工作。如果遇到困难就躲,见到问题就回避,那还算合格的共产党员?只要我们上下拧成一股绳,苦干三五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乡亲们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一句句朴实的话,句句在理,字字入心,村组干部们在李元龙的感染下,心定了,气顺了,队伍稳了。

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元龙想的仍然不是自己,而是告诫家人:“不许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许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想到的还是村里的各项工作,乘村主任和4名村组干部到家里探望之机,李元龙在病床前召开一次支部扩大会,仔细了解村里的工作进展,详细询问困难户的脱贫情况,和大家一起展望大泉村的美好未来。句句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却没有一句说到自己。这个特殊的支部会一开就是两个多小时。他最后交待大家:“我可能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带好这个班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让全村的村民富起来。”

点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农村党的基层工作。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困难重重,基层干部付出多、责任大、收入低。然而,李元龙始终带着责任带班子,始终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民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赢得了群众,增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根基。

一世为公、一尘不染、甘愿舍小家为大家。

李元龙给家人的很少,给百姓的很多。他把自己的钱借给群众,动辄就是几千元,连个借条都不要。村民们说,李书记是大好人!哪家交不起税费,他都主动帮着垫。到底垫出去多少钱,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同组的村民林华翠家借钱买了辆拖拉机,因丈夫生病,家庭负担重,一直没钱还债,债主要把拖拉机开走,正好被李元龙碰上。他对债主说:“你把拖拉机留下,明天一早你到我家拿钱,我先替他家还上。”林华翠还钱时才知道,李元龙为她垫的那1000块钱,是李元龙从朋友那里刚刚借来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的钱!

妻子知道他每月有1200元的工资,但几乎从未看他往家里放过钱。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给村民救急了。从他生病住院到去世,村里群众主动来还给他的钱就有1万多元。他去世后,村里估算了一下,在外的欠款还有7000多元。然而,李元龙却因自己治病和孩子上学,欠着七八万元的债务。

他始终认为自己的钱很小,集体的钱很大。对集体的钱,李元龙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规定,村里来客人按30元钱标准招待,超支自付。一年下来,村里招待费只花了几百元。他常常告诫:“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不能轻易浪费集体一分钱,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一次他带队进城到有关部门联系帮扶事宜,同事们建议就在城里住一晚。但他坚持带着大家连夜赶回了竹镇。即使在住院期间,他也不肯拿公家的钱看病,村里给他看病付了5000元,他坚持用颤抖的手打了欠条。

李元龙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很少能顾及家里。临终前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无所有”,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愧疚。他家住的还是20年前盖的房子,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两张木床外,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除了一大堆烫金的证书和闪光的奖章,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他唯一留下的遗憾是:“如果再给我几年时间,一定要让大泉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坦一些。”

点评:“一任此生贫到骨,要留清节与人传。”李元龙就是这样,一生清白,一尘不染,从不沾集体的一点便宜。在他看来,自己的钱是小的,集体的钱是大的;自己的事是小的,群众的事是大的。“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李元龙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他是平凡的,但他却用无数的平凡铸就了生命的伟大。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他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朴素本色。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所迫切需要的。省委书记罗志军第8次到竹镇镇大泉村调研视察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干部要继续大力弘扬李元龙同志的崇高精神,把让老百姓得益受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

上一篇:在创先争优中彰显觉的优良作风 下一篇:倾听“怨”声领悟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