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02-17 02:01:15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知识的获取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而陈旧的教学仍滞留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狭隘圈子里。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被动学习,为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成为现在每个计算机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有疑可问、有疑敢问、有疑会问三个层面,阐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有疑可问;有疑敢问;有疑会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分析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然而,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无疑可问、不知道如何去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种现状,我提出以下做法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教师引导,让学生有疑可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而一节优质课有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过程,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颗火星,学生对教师在引入中所展示的真理或疑问感至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便会油然而生。因而,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

要问。

例如,在教学《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导入:同学们,半期考刚刚考完,各科成绩都已揭晓,你们想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总体排名情况吗?问题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我的总分排名是多少?每一科目的排名如何?谁是最高分?疑问伴随着猜想,使他们产生了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一开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起迫切的求知欲,从而导入今天的学习任务——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进而学生产生疑问:总分如何

求?平均分如何求?排名怎么完成?这样非常自然地做到让学生有疑可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转变,让学生有疑敢问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师问生答”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师眼里,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回答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教”的方面来说,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还是无形中被教师牵着走,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主体地位被忽视。然而在“新课程”的提问教学当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提出问题,为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前提条件。因而,教师要改变观念,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倡导“思维无”,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变单一的“师问生答”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的灵活机动的交互方式,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使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即使是对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不合主题或奇思妙想的问题,也不应批评,而应耐心地听学生说完,在宽松融洽的氛围里给予积极的肯定、鼓

励,尊重学生,即使教师有了错误也可以提出来。不管学生提出的是什么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信心及习惯,而且使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

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给他们讲清提问的意义,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趣生疑,激活思维,促使他们想问敢问。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去发现新问题,逐渐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教师指导,让学生有疑会问

学生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从理论上说,要根据教材来提出问题。但实践中没有必要如此,因为这样会出现“过犹不及”,学生很能问,但提出的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

上,而且对提高学生“问”的能力也不理想。因而,应让学生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惑进行提问,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提问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尝试上机操作。在实践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

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

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有层次地提出问题:从认知理解性问题开始,到分析综合性问题,再到创造评价性问题。比如,在程序设计内容的教学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变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出算法、编写程序、运行和调试、最终得出结果。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心里充满成就感,提问兴趣也不断提高。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所提问题更加有思考空间、更加有深度

例如,学完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后,可这样提问:“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作用有何不同,如何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力,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或这样问:“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后,大家是否想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探讨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将问题贯穿于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作宇.论教育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

[2]史艳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肖培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08.

[5]朱景林.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极其现实意义[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

(作者单位 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上一篇:从搭配与意义的关系探讨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三角形全等教学应该从细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