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赛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生存方式

时间:2022-02-17 01:47:08

巡回赛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生存方式

九月“美的高尔夫精英赛”期间,我赴顺德现场,冒着高温完整地观看了前两轮比赛。如此费心的原因是我的一个铁哥们的孩子凭着赛事组织者的一张外卡,从美国佛罗里达赶来参加这场比赛,作为亲友团的成员,我当然要现场助威;同时也关心那些中国的职业或业余选手在亚巡赛上的表现有无进步,梁文冲能否取得好成绩,巩固亚巡赛奖金王的地位,当然隔了一段时间去顺德品尝美味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理由。

正式比赛前一天的下午我赶到了现场,我感觉这场亚巡赛的组织和欧巡赛没什么区别,流程和记分系统也是国际通用的标准。WSG的人员还向我介绍其实中巡赛的系统也是相同的,虽然中巡赛的规模和水平逊色,但是系统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这样的系统的支持下,中巡赛和我们的球员会逐渐成长起来。

表面上组织井井有条的比赛并没有掩盖某些细节的瑕疵。在球员签到处,有些外国球员在跟工作人员使用各种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交涉,有的表情很急,也有的显得无奈。仔细了解才知道球员签到领卡的同时,还要向球场交押金,用于比赛期间可能发生的消费,而且要交现金,这使大部分外国选手的脑袋马上大了,很不理解:难道组织者害怕这些亚巡赛的参赛球员在比赛之后没有付清消费就跑了?我相信组织者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只是认为按照他们认为方便的办法会更省事,没有考虑周全。其实在比赛报名注册的时候,将参赛者的信用卡号码登记才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没有几个老外身上揣着几千块人民币现金随时准备付钱,况且球场内也没有ATM。还是细节问题,细节决定了水平。

很多球迷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在美巡赛和欧巡赛上的优秀球员风光的一面,看到奖金榜上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奖金数额,觉得高尔夫巡回赛是富人的天堂。而事实并非如此,风光的只是那排名靠前的一百多位选手,大多数的球手还在低级别的巡回赛为自己的“饭票”――参赛卡而奋斗,有的甚至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入不敷出。当我在“美的精英赛”赛场上的两天里通过和这些球员近距离地接触,就更明白对于大多数职业高尔夫球员来说,巡回赛就是一种生存方式。

我的朋友和他太太在比赛的两天里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只关心练球和比赛,其他所有事情由父母代劳,比赛的时候至少还有几个亲友团的人在关注和助威,使孩子感到“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其他的几个中国青少年选手也是如此。而那些来自其他地区的职业选手的在比赛的几天里就像是一个公司的雇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出差,自己搞掂所有一切。练习场上,外国的选手大多是在孤独地练球,偶尔有机会放松也只是和在亚巡赛上认识的球员寒暄几句。少数几个在亚巡赛上排名靠前的球手,如威拉仓、法当修、尼亚特等人有自己从泰国带来的专职球童,极少数的欧美球员带着女朋友或太太做自己的球童兼旅行伴侣。绝大多数球员由组织者安排本球场的有经验的球童。而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只是简单的英语和肢体语言,比赛中这些球童只是负责背包,其他一切由球手决定。球场的会所里,球员从公告栏那里得到自己的分组和出发时间,安排每天的日程和饮食起居。因为缺乏个人交通工具和对当地环境缺乏了解,这些选手只能在入住的酒店或球场餐厅吃饭,即使饮食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我和我的朋友住在离球场不太远的一个酒店,房价200多,住宿条件尚可,但不算太好。使我们好奇的是,很多来自我国台湾和外国的球员也住在同一家酒店,而我们以为他们会下榻组织者安排的级别更高的酒店。酒店的大堂里,可以看到球员们自己背着球包,让酒店的服务员帮忙叫上一辆出租车,有的球员甚至还会和另外一个球员“拼”一辆车。望着他们孤单的背影,我不禁感慨:“高尔夫是一项很难的运动,对于球员个人,也是一个艰苦的事业。”

比赛的前两轮,我朋友的孩子和我国的一位职业选手及一位澳洲选手一组。第一天早上最早一组开球,7点钟。头天晚上我的朋友很早就命令孩子入睡,而他和我一边聊天,一边把第二天比赛中可能需要的所有东西准备好:球杆、球、衣物、小食品和饮水等,还把球杆和球鞋仔细地擦拭干净,把衣服熨好。我开玩笑地说:“你干这活,比你管理你的公司认真多了。”不料他认真地回答道:“你说的没错,管理公司那是我的工作,很多时候差不多就可以了,但为孩子打球服务,已经是我和太太的生活方式了,千万马虎不得。”当天早晨五点,我和我的朋友就起床了,即使我们仅仅睡了四个小时。酒店和球场的餐厅都还没有开门,还好我们自己开车找到路边的24小时麦当劳吃早餐。当我们6点钟到达练习场时,同组的两位球手已经在晨曦中练球了。那位中国球员有太太陪着,多少还有人照顾,而那位澳洲选手只能自己默默练球,桌子上放着从酒店旁边便利店买来的面包和饮料。

第一天比赛,我朋友的孩子发挥大起大落,成绩是77,不太理想。而同组的两位球手成绩不错,很有机会晋级,那位澳洲选手成绩是-5,排在领先榜前十。虽然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但我的朋友还是不断鼓励,为他减压。晚上我们开车去河边的当地特色餐厅享受地道顺德菜肴。餐桌上,我的朋友心平气和地,很平等地和他的孩子讨论比赛的事情:“别太在意成绩,毕竟才刚18岁,很少与成年职业选手同场比赛。但是我们看看同组的那位澳洲选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场地环境下,独自一个人处理所有的事情,比赛中自我调节,稳定地发挥。我们参加这种比赛,不仅是要打出成绩,还应该学习这些 职业选手如何管理自己。既然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职业选手,那你就得学会自我管理,面对和克服职业巡回赛中的任何问题,因为对于职业选手,巡回赛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的印象里,孩子以前比较任性,虽然很自信,但往往也很自负。但这次孩子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是啊,职业就是职业,靠打球为生和取悦父母就是不一样。我以为我会第一个到练习场,但人家职业的比我还早。”看来孩子比我两年前见他成熟多了,于是我又顺水推舟地讲了另一个典故:梁文冲在参加今年PGA 锦标赛时,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很多,于是就一大早5点半赶到练习场,希望多些训练时间。大家以及他自己都认为他是最早到练习场的。但是事实是还有一个人比他还早,就是老虎伍兹。当孩子听完他偶像的故事时,不住地点头,眼睛闪烁着光芒。我想他此时更理解职业高尔夫,他向往的今后事业的背后的含义。

晚饭后回到酒店,正好在大堂咖啡厅碰见那位发挥很好的澳洲选手。当我夸奖他成绩不错时,他很高兴,连说自己运气好,还夸奖我朋友的孩子很有前途,身体素质不错,挥杆也很好。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请我帮个忙:“之前我不能肯定自己能否晋级,就没有确定回家的时间,没订回程机票。你能否帮我打电话订张机票,最好从广州起飞,越便宜越好。”当我用他的护照和信用卡帮他从携程订了一张南航的机票时,这位小伙子高兴得不得了:“哈哈,比我刚才在网上查到的价格低了400RMB,请你喝杯咖啡!”

当我坐下来,问他为什么不住在另外一个更好的酒店时,他回答道:“这里价格便宜一半,一个星期能省不少钱。我不到20岁就开始在澳洲参加巡回赛,独立生活了,艰难的日子多了。澳巡赛和亚巡赛奖金远远不及美巡赛和欧巡赛,而且不是每场比赛都能挣到钱,所以我们很多球员都会精打细算,住廉价的酒店,买廉价机票是家常便饭,在澳洲,我还曾为省钱而睡在自己的车里。”

“那对你来说,一个人到处奔波参加巡回赛就是你的生活方式?”

“对于球迷,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职业球员来说,巡回赛卡就是我们的饭碗,巡回赛是我们的生存方式,谋生手段,就像许多人每天工作挣钱,害怕失业一样。就像很多人想成为富豪一样,老虎是我们事业的远大目标,但只有极少数能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在巡回赛里生存下去,只有现在的生存,才有今后的发展。”

当我回到酒店房间把这段对话转述给我的朋友时,他平静地回答:“其实我早有同感,在美国也是大部分的球员在为巡回赛的资格生存,他们才是高尔夫金字塔的中坚,老虎等只是金字塔的塔尖,但孩子们都梦想成为塔尖,而从来没想过只有多数为生存而奋斗的球员才能衬托塔尖的辉煌。”

上一篇:哈根正传 第11期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打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