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图片掮客”年赚亿元

时间:2022-02-17 12:17:01

2012年5月下旬,南京女孩陈小姐与拥有187亿美元身价的“脸谱”老板扎克伯格,在美国举行婚礼的图片在网上一出现,短短3天点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这些照片的拍摄者赵美做梦都没想到,她仅仅将其上传到一家“图片银行”里,一下就赚了10万元。其实这都是“图片掮客”柴继军的功劳,他创办了一个图片库,把所有版权所有人的资源整合起来,再找到更多的图片买家,通过互联网卖给对方。现在除国内4000多家报刊、广告公司和网站等是他的客户外,他还向全球图片市场进行供销,一年的利润高达亿元。

开家公司专门卖照片

柴继军1974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2岁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担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

中青报是当时中国新闻摄影界最重视和使用图片报道的媒体之一。他的工作是,每天处理全国各地摄影师用特快专递寄来的照片,这些质量不错的作品一天会有好几百张,但由于题材和版面所限,实际上能用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剩下的往往会被扔掉,因为没人愿意保存这些“淘汰货”。柴继军觉得这样做非常可惜,因为这些照片有可能下个月或年中就会用到,如果交给另外一家报纸的编辑,也可能会被采用,说不定很多报刊正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图片而发愁呢!

身为摄影发烧友的柴继军知道,拍一组好图片很不容易,比如一些反映民俗和奇美自然风光的作品,拍摄者往往要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个中滋味外人很难体会到。困惑之余,他试着把一些照片转给其他媒体的同行使用,比如《北京晚报》《外滩画报》《旅游》等,然后再将稿费邮寄给投稿者。没想到这一招儿挺灵,上千副被“枪毙”的照片又起死回生陆续被采用,虽因“自找麻烦”业余时间累得一塌糊涂,但柴继军看到作者在来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惊喜和感激,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有价值。日积月累,全国各地的一大批摄影师成了他的朋友。

2000年4月的一天,柴继军和跑IT口的记者李学凌当时正搭档做一个关于张朝阳、王志东等互联网英雄的选题。在报社食堂吃饭时,这位同事对他说:“互联网这帮人就会烧钱,我们做一个不烧钱、能赚钱的生意如何?”柴继军忽然想到了自己为人推荐图片的事。因身在摄影圈,非常清楚行业需求和痛点所在:一边是作者很难精准地为作品找到合适的“婆家”,造成照片资源的大量浪费;一边是成百上千家报刊、出版社等因为与拍摄者缺乏沟通,编辑们每天都为缺少好图片而着急、苦恼。很少有媒体建立自己的图片数据库,摄影师和图片需求机构之间因缺乏中介服务商,效率非常低。

假如自己能开一家公司专门经营照片,就相当于在二者之间搭起一座桥,这岂不是一门好生意!他记得当时有一家很火的8848网站卖可乐,即使你买一听可乐只要给他们打个电话,无论三环还是四环以内,对方都会派人免费来送。而照片既没有物流也不需仓储,摄影师传上来,然后有人花钱来买,下载,这是很简单的商业模式。况且确实有很多机构对照片有需求。最后,柴继军认准照片是非常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的一种商品。

其实图片买卖的生意过去也有人想做,但过早过晚都难成。1997年,柴继军的一位熟人就做了一个图片社,模仿国外的模式:摄影师把照片寄过来,图片社将图片说明做好,复制成几份,寄给可能有需要的《南方周末》等报纸。这个模式在海外是成立的,因为人家的版权保护较好,但在中国却很难立足,而且,“没有互联网,成本太高了。”柴说,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商业创意图片主要靠拷贝正片和产品图册,新闻图片主要依靠庞大的卫星传输系统,控制这个渠道的是像新华社、路透社这样的大机构,只有他们付得起昂贵的卫星传输使用费。互联网通过将图片数字化,轻松地上传下载,彻底打破了大机构对图片市场的垄断。

同事李学凌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于是两人开始一边写商业计划书,一边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和融资。

一炮打响却遭遇

互联网泡沫破灭

年轻人办事真是风风火火,小李很快说服第三个创始人陈智华(现CFP副总)加盟。因为是技术派,陈智华两周就搭建了网站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摄影师可以随时随地将根据规范编辑好(图注和标价)的图片直接通过网络上传,并自动对应进入中央图片库,图片资源的积累、查找方便快捷,客户交钱后获得授权下载,摄影师可通过后台看到下载记录。

2000年5月1日,网站正式运营,李学凌将其取名为“Photocome”,意为“图片来了”。柴继军觉得创始团队的合理搭配,是Photocome能成功的很重要因素:“李学凌在互联网的前沿,我对行业非常熟悉,智华对技术非常熟悉。如果没有李学凌,我们也许跟其他的摄影圈的人是一样的。”

和当时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三位年轻人都希望能迅速拿到投资扩展业务。最初他们在深圳找了一个做传统经营的老板,这人也是摄影发烧友,对做图片生意非常感兴趣。可是当他把这个投资项目跟其他股东解释时,却出乎意料地遭到强烈反对。他们说这绝对不行,这两个人什么都还没有,我们投好几百万还不控股,脑子有毛病啊?”

后来柴继军还找过其他投资人,可是没人感兴趣。2000年5月,在只有陈智华一人全职,柴继军和李学凌均为兼职的情况下,这个小网站艰难地运转开了。

柴继军认为新浪总编辑陈彤是除他们几个创始人之外,Photocome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关键的人物。“之前,陈彤通过一个朋友找到我,问我能不能给新浪提供图片。我就拍一些照片给他,发现他给我的稿酬比我的工资还高!这让我很惊讶。”

有趣的是从正式上线运营的第一天起,这个图片交易网站就开始为柴继军和他的摄影师朋友们创造收益,新浪成为他们图片的第一位买家。一个可查的数据是,第一个月,就成功销售了4万多元的图片。很快,搜狐也紧随其后成了柴继军的客户。

第二个月一下达到20万。“中国传统媒体盗版图片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吧?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后,它首先要规范,不能违法,所以它的所有内容都是要有授权的,这对我们的行业非常重要。”柴继军说。新浪当时处于扩展业务期,需要大量的图片放到网站上以提升流量。

上一篇:条件约束下负债融资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计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