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日记(节选)

时间:2022-02-16 04:25:03

游嵩山日记(节选)

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门时,日已下舂(下落),余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陂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半圆),上覆下削。飞泉堕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帘。盖此中以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昏黑。

二十一日 晨,谒岳帝。出殿,东向太室绝顶。按嵩当天地之中,祀秩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俨若负(背靠屏风)。自翠微以上,连崖横亘,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觉岩岩。崇封始自上古,汉武以嵩呼之异,特加祀邑。宋时逼近京畿,典礼大备。至今绝顶犹传铁梁桥、避暑寨之名。当盛之时,固可想见矣。

【大意】

登上土冈,西行十里,是告成镇,即古代告成县所在地。测景台在镇北。往西北走二十五里,到中岳庙。进入东华门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心中向往卢岩,就从中岳庙东北沿山行。越过数重山坡,走了十里,转而进山,到达卢岩寺。寺外几步远之处,就有叮咚作响的流水坠入石峡中。峡谷两边的山色,雾气弥漫,蕴为云霞。溯流上到寺后,峡谷底部陡崖矗立,如半圆环绕,上部遮盖如屋顶,下部直立如刀削。飞流的泉水从空中直泻而下,仿佛丝绸凌空飘舞,细雨般的水珠洒满山谷,和武彝山的水帘名胜不相上下。这里原以得水为稀奇,而水又得岩石映衬,岩石能助水而不是阻水,从而使得泉水飞流,于是胜过武彝山了。在瀑布下徘徊,僧人梵音用茶点款待我们。我急忙返回中岳庙,天已经昏黑。

二十一日 早晨,祭拜嵩山之神中岳大帝。走出大殿,向东攀登太室山顶峰。据考证,嵩山位于天地正中,祭祀的顺序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嵩高”。嵩山和少室山并排峙立,山下洞窟很多,所以又名太室山。太室山、少室山远看犹如双眉并列,但少室山嶙峋,而太室山雄壮高峻,俨然像背靠屏风的帝王。从翠色弥漫的山脚而上,连绵的山崖横亘不断,好似排列的屏风、伸展的旗帜,因此更觉得高峻威严。尊崇、祭祀嵩山从远古就开始了,汉武帝因为嵩山山呼“万岁”的奇异,特别设置了奉祀岳神的县城。宋朝因嵩山靠近京城,祭山的典礼十分完备,至今顶峰上还保留着“铁梁桥”“避暑寨”的名称。当时的盛况,完全可以想见。

【题解】

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初次踏上中原大地,便慨叹“自入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而嵩山雄奇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底蕴,令他大感新鲜。他用文字捕捉自然美景,大量设喻,颇为生动,更为难得的是他对自然山川的亲近,有“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的深意――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升华与精神愉悦。

上一篇:沉郁顿挫 壮怀激烈 下一篇:浅析煤矿安全生产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