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远离“春困”

时间:2022-02-16 12:30:47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这时,人们却感到十分困倦,浑身懒洋洋的,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其实,春困并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规律,每个脏器的血液供应量也保持相对稳定。春困与大脑和皮肤之间血液的重新分配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大脑的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2%左右,但它需要的血液竟占心脏排血量的20%,耗氧量是全身需要量的30%。在严寒的冬季,人体本能的防御功能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流经体表的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向外散失的热量也随之减少,因而能有效地抵御寒冷。相对而言,流经脑组织的血流量却减少了。所以,冬季人们不感困倦;冬去春来,天气转暖,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的毛细血管不再收缩,反而舒张散热,于是皮肤里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会夺走一部分内脏血液,大脑血液的供应量就会减少,但脑子的新陈代谢过程却因天气转暖而格外旺盛,供血量又趋于减少,于是就会缺氧,出现无精打采的状态。难怪人们说,“春困不是病,困起来真要命”。春困的程度因人而异,年轻人好动,精力旺盛,相对较轻;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会更加明显。

春困虽然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注意自我保健,是可以减轻甚至克服的。

(1)加强锻炼。积极参加各种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减弱由于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使大脑血液循环尽快适应季节性变化。如清晨早起,信步慢行。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气功,或做早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质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升发。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利用。

(2)适度春游。“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游置身于勃勃生机的明媚春光之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沿途呼吸新鲜空气,能有效地消除春困。特别是初春带来了“春的气息”。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大大增加了。负离子虽视而不见,抚之无物,却无时无刻不在“飘浮”,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它能补充细胞的负电荷,作用于人体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造血机能和肺的换气能力,从而使人精神焕然一新,心情舒畅,春困程度就会大减。据统计,居室普通的房间里,负离子只有40~50个/立方厘米,公园里可达400~500个/立方厘米,而郊外的田野里可达700~1 000个/立方厘米。春季的田野里是四季中负离子最丰富的时节。而春游正是摄取负离子的大好机会,使春困消减,工作效率提高。元人邱处机说:“高年之人,遇风日融和,当从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用宣滞怀,以畅生气,不可默坐,以生他郁。”对于老年人,也有重要的畅达心情、消除春困作用。

(3)起居有规律。春季应尽量“晚睡早起”。以尽量多地吸收阳气,晨起后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冬春季节的血液循环变化。春天不宜过多“开夜车”,以诱发或加重春困。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饮食调摄。春天阳气生发,辛甘食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助于护阳。姜、葱、韭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小白菜、柿子等宜常吃。寒凉、油腻食品尽量少吃。

(5)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疏经活血,平衡阴阳,调整气血,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强抵御春困的能力。按摩穴位有太阳穴、风池、内关、足三里,一般用按压法:用力先轻后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

(6)刺激法。视觉刺激:感觉困倦时走出室外,仰望蓝天白云,绿葱芳草;嗅觉刺激:当困倦时可嗅一嗅清凉油、花露水,对消除春困有一定帮助;听觉刺激:选一些能振奋人心的音乐,也可伴随音乐的主旋律唱唱跳跳;感觉刺激:适度的冷水浴可刺激皮肤,一杯咖啡、浓茶也可振奋精神。

上一篇: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家庭治疗 下一篇:育儿“抱、按、捏”,快乐又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