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 蓬勃兴起

时间:2022-02-16 10:16:43

农村信息化 蓬勃兴起

“数字鸿沟、信息分化、知识距离”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探索农村信息化的新模式,推动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填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本组文章从论述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从技术角度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数字鸿沟、信息分化、知识距离”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探索农村信息化的新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填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是目前历史所赋予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2007年中央1号文件的开篇之语,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村信息化顺应时展

信息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分化已经形成信息社会一种明显的技术区隔系统,无情地区隔着信息的富有者和信息的贫乏者,信息贫乏者是当代社会中的最大弱者。而在我国,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无疑就是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贫乏者。

当前,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也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尽快解决好我国广大农民信息贫乏的问题,是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化过程中,结构性的调整不可避免,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 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都已深刻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约束。 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为本国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一方面维持国内农产品供求均衡, 另一方面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入世几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推进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农民能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信息化意识逐步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农村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手段和支撑,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和落实,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造的加快,农村信息化的需求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了《二六――二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中系统地分析了近60年来,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总目标的框架下,还确立了具体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以上战略目标中,不难读出,我国的信息化是一项全面发展、惠及全民的事业,当然,农业、农民和农村也在其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信息化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区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把搞好农村信息服务,作为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中组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启动,国家农业部申请立项的“金农工程”也得到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国家水利部的“数字水务”工程和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林业”工程等也在实施中,推进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效手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途径。推进农村信息化,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尽快解决我国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素质、缩小“数字鸿沟”最有效的捷径。

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将信息化列入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的“三化”之中―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意见》还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中,明确提出了以下具体工作任务: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该说,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城市的摇篮、是我国社会的根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链接

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按照我国学者林毅夫等对信息化的定义来阐述“农村信息化”,可定义为: “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同样,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8日联合下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的定义,农村信息化的定义可说成: “农村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农村信息资源,促进农村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在信息化的定义中可以加入四个“农村”,就能很好地定义农村信息化。应该说,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等。如果按信息资源的狭义观来划分农村信息化,又可分为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等。

观点

农村信息化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

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日渐显现,而且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在信息社会学中一般称为信急分化。严格地讲,所谓信息分化,实际上是指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扩大发展的态势。这就是常说的“信息鸿沟”、“数字鸿沟”,也可以说是“知识文明距离”。信息分化作为信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不同信息主体之间在信息接触和信息拥有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通常称为信息差距,这是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信息分化的涵义; 一是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差距的生成与扩大态势,这是作为一种变化过程的信息分化的涵义。目前信息分化普遍存在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是导致富裕和贫穷的根本原因。

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城镇差异巨大,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却只有5.1%; 但是较2006年底,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51%,增速超过城镇。这充分说明代表着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也正在向我国农村地区渗透,必须抓住历史机遇,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应聚全社会的力量,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拉近我国城乡之间知识文明的距离,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己经突破信息交流渠道的范畴,成为集信息集聚、处理、传播、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功能综合的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活动渗透到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网正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网络就是生产力,而且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农业生产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也具有产、供、销的商品生产特性。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农业生产的好坏和农业生产力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产品通过在市场上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它既以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为基础,又与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展电子商务,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

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

农村信息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到“三农”的方方面面,是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它还能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深刻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文/万学道)

作者简介:

万学道,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精准农林业与农村信息化。现任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

上一篇:服务体系联动四级网站 下一篇:打造“完美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