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梦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16 02:56:11

大学生中国梦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知识淡薄

对于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范畴更是不太了解。笔者在课堂上课或课下与学生交流时,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堪忧。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70%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古人的主要思想不太了解,87%的学生未读过《道德经》,70%的学生未读过《三字经》,6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戏剧、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不太了解。在谈谈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认识时,一些同学竟然从欧美文学、建筑、影视等方面谈起,缺少对传统文化最基础的知识的了解。

(二)传统美德观念淡化儒家思想将德行列于首位,强调仁爱、克己复礼,在人与人相处时也要注意美德,以“恭、宽、信、敏、惠”指导着人们处理人际关系

。然而,当代大学生在道德、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比较多,存在着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一些大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公德意识,在教室、校园内随便扔垃圾。在人际关系道德方面,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学、与老师、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猜疑,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一方面,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维活跃、易受影响的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不太稳定,在人生价值观方面更容易受物质利益的影响,有的甚至片面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利益关系,造成一些学生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或多或少地持有“具有一技之长更好就业”的心理,在这种功利驱使下,学校更加关注的是专业建设、学生就业、师资科研,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是为了人文知识而开设,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失去了人文社科教育的灵魂。这种实用型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

二、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以中国梦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感召,离不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正是渊博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得中华民族不断增强着文化自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若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树立、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梦”的实现难免后继无人。然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化自信的根本就是中国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资源。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借力“中国梦”大力推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讲述好历代中国文化资源,儒家思想的积极、道家思想的淡定、诗意的唐诗宋词、精湛的文学艺术……激起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增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坚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和信心。

(二)以中国梦培养大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神品质的正能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正如所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是要注重学习先进的理论,增强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二是要注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正能量。传统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理想价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对于培养大学生求实、务实、进取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

(三)以中国梦引领创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中国梦引领创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就治教育新载体的重要功能,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和民主性等特点,积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积极广泛地利用校园网站、网络博客、微博、手机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体手段,不断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丰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舆论氛围,并且通过一定范围的师生交流互动,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让学生爱听爱看、产生思想共鸣。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促进知行同一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效。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所传授理论的认同感,进一步促进知行同一。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教育平台,坚持实践育人。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在制度和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鼓励相关部门积极有效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他们亲历亲见“中国梦”的一步步实现,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和信仰,使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需求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促进知行同一。

作者:左慧琴单位:开封大学

上一篇:大学行为文化建设论文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