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品牌差异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15 09:19:40

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品牌差异化策略研究

摘要: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服装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苏南作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相应地对服装的差异化需求也更加强烈一些。然而根据对苏南地区主要商场以及常熟有关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发现该地区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条件下,该文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品牌差异化策略,提高其品牌竞争力。

关键词:苏南地区;中小型企业;产品同质化;品牌差异化;品牌竞争力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团队课题项目

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历史人文以及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年来纺织服装业在苏南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服装企业已经接近1.2万家,成为了当地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苏南地区服装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解决当地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这样数量庞大的服装企业中,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中小型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长期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SWOT分析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现状

苏南地区服装企业在整个经济链中占据比例较大,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优势不明显。在苏南地区,当地服装市场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大部分人都采取网购形式代购韩日、欧美服装。苏南地区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出现问题,在对外销售上也同样不具优势,通过对苏北地区零售商进货地点进行调研,据不完全统计,苏北地区55%的零售商会选择到上海进货,30%会选择到广州进货,只有15%的服装零售商会到常熟进货。

1.1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优势分析

地域优势 苏南地区恰好处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东边紧紧依靠着交通与经济都发达的上海,西边则靠近地大物博的安徽,南边与纺织业同样发达的浙江接壤,北边则依托运输的重要河道长江,具有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人才资源方面,苏南地区有大量的设计院校,尤其是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的建设,给当地企业带来很多新鲜血液。同时,工艺与版型方面,多年来的外贸加工经验,给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

成本优势 苏北以及附近省市的务工人员为当地的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苏南地区地处富庶的江南地带,四季分明,适合棉麻等纤维作物生长,使得苏南地区服装企业能够获得大量成本低廉的原材料。

1.2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劣势分析

产品劣势。就市场需求竞争而言,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中低档的产品,这些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根据对100位消费者的随机调研,其中52%的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考虑质量,34%的消费者考虑款式,11%考虑价格,由此可见,多数年轻消费者希望购买到优质且个性鲜明的服装。

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低。苏南地区大多数中小型服装企业都以低价策略来获得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企业在款式以及制作工艺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企业自建品牌时间还较短,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

高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虽然在苏南地区的服装企业众多,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却比较稀缺。企业中的大多数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在日常工作中一般都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来做出判断,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线生产人员短缺。由于苏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以及其他高薪电子行业的人员竞争给服装企业生产人员的招聘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苏南地区服装业的生产人员严重缺乏。

生产管理劣势。(1)管理模式僵化:苏南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基本上还是照搬之前做外贸加工时的管理模式,由企业老总把控整个订单流程,自上而下的运作整个公司。 (2)产线安排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将检验工序安排在最后一步,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间的有效管控,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企业质量检查体系不严格:企业中一般由各生产单元工人自己判断其工作的好坏,并采用事后检查或是凭借主观判断来检查产品质量,没有科学地检查体系。(4)企业内部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信息交换不够及时,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

1.3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机遇分析

加入WTO以后,苏南地区经过多年外贸考验,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培养了谨慎细致的企业氛围。同时,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为苏南地区中小企业创建深化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性环境,为企业产品全球销售带来可能。

政府政策扶持 自2012年国外欧债危机以来,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需,对中小型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纯资金扶持到政策扶持,政府展开了多项行动,包括:资金扶持、退税、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贷款、国债项目、奖金、融资等。

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成熟,电子商务对于企业而言能极大地帮助企业建立销售渠道,企业可以以最低的运作成本在网上建立BTB,或是BTC 信息化平台。同时,还可以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增加彼此的互动、了解,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

2.引入品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使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战略,即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品过程的诸条件上,与其他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相比,造成足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以便买者将其与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

3.制定品牌差异化策略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需要具备整合能力,能够从各方面整合企业自身资源。

(2)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拥有在某些方面或是某一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优势。

(3)企业有转型意向。只有企业有这个意向,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实施战略时全心投入,主动出击,坚持到底。

(4)企业已经建立品牌或是已经在策划建立品牌,且拥有建立品牌的运作资金。

4.解决方案

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要改善产品同质化现状,完全可以利用技术、设计等手段,挖掘品牌的优势。下面就这些企业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建议:

4.1产品差异化

(1)产品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解决方式:加强企业设计团队的建设,主要突出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用料、设计都要讲究原创性。

(2)产品功能无新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独立的研究室或是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面料流行趋势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面料,在面料研发中多增加科技含量。

(3)产品缺乏企业文化特色。解决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影响企业内部文化感染力,在招聘时除了考虑其能力外,还需考虑其设计风格与企业品牌的契合度。

4.2服务差异化

(1)缺乏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解决方式:企业因根据企业状况及产品价格增加配套服务,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2)门店服务方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需吸收有创造力的企划设计人员以及终端店铺设计人员。

(3)销售缺乏服装基本搭配以及辅助建议能力。解决方式:公司要多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或是定期安排企业员工到专业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基层员工专业的审美、搭配能力。

4.3形象差异化

(1)品牌形象推广方法缺乏新意。解决方式:如今的品牌形象推广方式很多,除了广告、杂志、代言人等一系列传统媒介外,如今依靠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品牌形象的实例也很多。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推广品牌形象的方式,例如参加会、活动赞助、举办慈善活动、关注社会公益等。

(2)企业品牌形象难以体现企业产品灵魂。解决方式:企业需要拥有一个专业的品牌文化理念整合团队,能够对品牌原有文化做出诊断、整理、提炼与创新。

4.4如何市场差异化

(1)对市场的认识度不够。解决方式:很多企业对市场认识不够,导致企业销售状况不佳。企业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差异化策略,避免货品积压,资源浪费。

(2)企业在不同区域的销售渠道安排不合理。解决方式:企业在产品销售渠道上针对不同地区要制定区别化的销售渠道。

(3)同款同质产品在不同区域销售价格不相同。解决方式:企业需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特点,品牌宗旨,权衡区域消费能力,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产品价格。

(4)产品价格定位不符合品牌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不能仅考虑差异化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制定符合企业产品定位以及销售渠道的价格。

(5)产品促销模式不切合产品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安排促销活动时,需要考虑产品品牌定位,促销方法需要符合品牌特点,不同档次的服装促销方式安排上存在差异。中低档服装在促销时,避免宣传、销售地点、产品摆放安排失误,避免出现街边地摊货的甩卖情况。

总结

以企业品牌建设为出发点,提出品牌差异化战略,该战略主要通过对公司现状进行评估,在产品、形象、服务、市场这四个方面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该战略中,主要是基于企业的顾客群体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估分析数据,整合出具有价值性的数据。然后通过公司文化、企业技术、企业互相合作以最大的效率保证企业差异化战略得以实施。在实践检验后,完成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品牌产异化战略,完成品牌价值的再造,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ndrew Rees, Jon 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

[2]胡惠琴.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研究.中国知网,2009-05-01

[3]胡敏.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万方数据库,2011

[4]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5]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6]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7]李淑娟,杨立洪.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济南金融,2006-09-25

[8]李兴山,曹新.“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学习时报,2012-05-07

[9]李挺.运动服装品牌差异化战略的研究.现代商业,2011-10-25

[10][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英]潘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1

[12]孙云元,凯慕狮.东方雄狮欲称霸羽绒界.中国服饰报,2005-12-30

[13]吴珊.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品牌经济研究.山东大学,2008-5-31

[14]王芳.现代纺织企业品牌理想差异化策略分析.毛纺科技,2013-10

[15]徐宁.苏南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3-01

[16]姚玉婷,翁辰,徐慕娇.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社科论坛,2010-04-25

[17]佚名.浅析苏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学位论文

[18]张璐.我国出口企业转内销的瓶颈分析与政策建议.商业文化经管空间,2007(7)

[19]张然,孙婧.中国服装企业经营中品牌营销的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6(12):229-230

上一篇:危机的机缘 亚历山德拉的中国旅程 下一篇:“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