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腾讯是“外人”

时间:2022-02-15 08:02:54

我去年在欧洲旅游时遇到了一位50多岁的地陪导游,他的手机上装着一个时髦儿软件—微信,只要按住一个钮就能说话,可以节省不少国际长途话费。

和他一样在使用微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3亿。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在通信行业,类似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被称为OTT,这是篮球运动中Over?The?Top的缩写,意思是过顶传球,绕过运营商而提供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创新,运营商与通讯服务的剥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是现在,有人要把球拦截下来。

中国移动公司率先发出了这一声音,其董事长奚国华把微信视作比联通和电信更可怕的竞争对手,因为它已使其短信、彩信和语音业务受到影响,甚至使这家公司在2002年后首次面临运营利润下滑的窘境。

中移动打算督促微信等App实行收费服务的想法,随后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部分认可,部长苗圩说,不排除对微信收费的可能性。随后,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站出来支持这一提议。但超过七成的网民对此表示抗议。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如果腾讯与运营商在市场中是地位均等的公司,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想到的最合乎中移动利益的是停掉微信的业务,如果中移动有自己的类似业务最好,如果没有,大家继续用短信服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一般从商业理性来说,如果达到3亿免费用户,任何一个运营商都不会轻举妄动,因为中移动的冒然行为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用户大规模转移;最有可能的还是谈判,而且是三家运营商与腾讯谈判,如果了解囚徒困境这个定律的话,中国移动这个最大运营商基本上会被小运营商和腾讯联手“做”掉;中国移动当然不会这么做,有一个腾讯已经够麻烦了,如果再因此而有另外一个强大运营商出现,它就完全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所以,维持现状或者尽力争取利益损失最小化,是中国移动的好办法。此外,它还可以选择收购腾讯的微信业务或者干脆收购腾讯—如果在我们说的“腾讯与运营商市场地位均等”这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估计反垄断的力度也不会弱,通过的可能性并不高;另外一种可能性还有中国移动和其它运营商早就意识到市场和技术发生的变化,因为不管是米聊还是更早的kik存在时间可不短了,买下来以对抗微信也不难。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腾讯可能已经反过来收购了一个小运营商,现在正在跟中国移动白热化竞争?呢……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实际情况是各种对此事件的分析都把脸转向了苗圩,可能还有更高层;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反对收费,但觉得这事腾讯胳膊拧不过大腿;实际情况还有中移动在批评它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而腾讯自己必须更低调,争取过关……

我们经常提到反垄断,其实微信也接近于垄断,但我们并不是太担忧。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并不是怕垄断,而是垄断背后它与政府的勾结。

腾讯对运营商的业务威胁由来已久,当年移动QQ最终以中国移动吃下大头利润而让矛盾得以解决,我们看到的是市场地位不均等所形成的畸形的竞争关系、畸形的上下游产业链。如果政府此时再度出手干涉,可能最终留下的还是一个政企不分的畸形的企业、畸形的市场。

其实,监管者从三家分治到牌照发放和数据市场分配,扶持弱者抑制强者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良性竞争。此时如果借助腾讯这样的外力正好可以彻底改变格局,达到工信部当初分拆改革的目的。只可惜,腾讯终究还是一个“外人”。我们的很多改革措施,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往往就顾左右而言他了。

上一篇:智能玩家 第13期 下一篇:中小机场空管人员专业化发展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