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经济工作汇报

时间:2022-02-14 11:52:24

商务局经济工作汇报

一、市商务局基本情况

市商务局是在市外经贸局的基础上,由多部门、多职能、多人员共同组建而成。从2005年开始,先后将原市外经贸局、原市经贸委的内贸管理科、市商业联合会、市物资采购联合会等机构所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先后整合划入市商务局,2009年又将市工商局的菜市场管理职能划入市商务局,并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将多家机构人员归并到市商务局管理,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市商务局。主要职能概述为“三外一内”,即主管全市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利用外资工作。

市商务局内设机构有:局办公室、综合法规科(行政许可科)、人事教育科、财务科、市场建设与调节科(市场秩序科)、商贸服务管理科、外贸发展与管理科(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外资外经与服务贸易科(开发区管理科)、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局纪检组(监察室)、市商贸市场建设促进中心、商务稽查大队等机构。目前市商务局共有职工289人,机关在职人员共有45人;离退休干部59人,退休干部37人;二级机构市场建设促进中心,系副县级财政金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140人,其中办管脱钩中经考试录用为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的人员21名,办理提前退休和病退手续29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90人;商务稽查大队事业编制,现有队员8名。

二、2011年商务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全面推进我市商务事业发展,利用外资、内外贸工作的多项指标增幅创出历史新高,商务工作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一是优结构、强基础,强力推进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2008年推出相王国际、鼎盛国际等10大商贸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8亿元;2009年推出淮海时代广场、和协国际等28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85亿元;2011年加速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提高城市承载力,将30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列入市“双百工程”加以推进,截止10月底,实际完成投资21.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5亿元。今年重点项目相王国际(大润发、爱莱百货)、批发农贸城已投入运营,金鹰国际开始试营业,沃尔玛也将于12月相继开业。近三年,完成重点商贸项目投资53.65亿元,加上非重点一般商贸项目建设,约有近70亿的投资,强力拉动了我市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发展,从2008—2011年,我市新增了近1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大大改善了全市商业经营环境,起到强基固本增后劲的作用。二是调结构、促平衡,努力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截至10月底,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091万美元,同比增长72.1%,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6.3%)3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3%)近2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五位,预计全年可实现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从总额分解看,累计完成出口11287万美元,同比增长42.4%;累计实现进口3804万美元,同比增长350.2%。在完成主要进出口指标的同时,积极构建了我市进出口孵化体系,加大孵化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培育新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72家,今年新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新增进出口额2995万美元,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进出口孵化两项指标任务。全年组织参加以进出口贸易为主题的展会6次,累计签订意向成交额4630万美元。主要有第20届华交会签订意向成交420万美元;第107届春季广交会,签订进出口意向贸易2300万美元;第108届秋季广交会,达成出口成交意向1450万美元等。三是抓创新、增后劲,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借助重大展会招商平台,吸引各类资本投资,投资强度和增幅不断加大,截至10月底,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5755万美元,同比增长37%,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预计全年利用外资将超过1.8亿美元。1—10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5298万美元,增长351%。全年组展参展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展会7次,促成111个投资项目签约,投资额达219.62亿元;签订贸易类合同意向75个,成交额近20亿元。其中参加第六届徽商大会共促成3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67亿元;2011(中国)煤矿机械博览会投资类签约项目共50个,总投资额为67.43亿元,贸易类合同和意向共签约75个,成交额19.687亿元;举办2011(香港)经贸投资交流会,成功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额50.6亿元;参加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签订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达14.3亿元等。促消费、保增长,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1—10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亿元,同比增长19.2%,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备案“家电下乡”网点316个,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3万台,销售金额达4.59亿元,发放财政补贴5487.15万元,平均每万户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6166.8台,该项指标排序居全省第一位。“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类(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新家电14198台,销售额5100万元;组展参展以内贸促消费为主题的展会10次,成交额达16995万元。四是惠民生、强服务,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出台了《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和全市城区菜市场管理办法。继去年建成全省第一家惠黎标准化菜市场之后,今年改造新建的黎苑、相城农贸标准化菜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仁和小区配套的菜市场即将投入运营;温哥华城菜市场正在施工建设,预计近期能完工,最迟于春节前投入使用;海宫菜市场维修改造的项目设计及预算已完成,正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前期费用;凌云菜市场改造设计效果图已报规划部门审批,已向财政部门申请前期费用;大力督办了濉河小区、滨河花园小区菜市场内部装修工程,全力督导了金冠玻璃厂、渠沟酒精厂等居住小区菜市场建设;长山南路菜市场土地收储、前期拆迁等事项也在酝酿筹划中。今年我市永安社区、相阳社区和杨庄矿第六社区获得第五批全省商业示范社区称号,从2006年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先后创建了3家部级商业示范社区,9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3家市级商业示范社区。今年我市正式启动了“放心早餐工程”,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建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100多个早餐厅遍布市区大街小巷,投入运营后百姓普遍欢迎。五是重执法、举新措,推动12312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发展。2009年,我市被商务部列入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市,我局投入100多万元,将去年创建的“家政服务”网站融合到12312综合执法平台上,两者并网运转,拓展了家政服务、举报投诉、商务服务和政策咨询四大功能。目前已录入2300多家商贸服务企业信息,可向市民提供13大类118种服务,展示商品2200多种,职位100多个,提供市场行情600多条,进入注册加盟企业400余家,宣传图片1200多张,每天受理市民需求服务电话20多个,网站点击率平均每日700多次,服务的规模、层次、广度、深度还在不断拓展,内容仍在不断更新,逐步充实。截至11月底,12312举报投诉电话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207起,其中咨询174起,举报投诉33起,办结率95%以上。

三、2011年商务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战略不动摇,大力抓好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商业结构;持之以恒地抓好利用外资工作,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平台,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开放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提升引进外资的实力和规模;坚持不懈地提高外贸出口规模和水平,不断培育外贸出口龙头骨干企业,壮大出口企业规模,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全力推进“三外”联动发展;凝心聚力发展内贸,坚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侧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需求结构的优化,大力提升三大需求的质量和持续性。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卓有成效地开展好2011年的全市商务工作,保持商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进出口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对外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4亿元;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个,改造提升原有菜市场2个。重点工作有:

一是创新引进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促进优势产业招商;围绕繁荣发展服务业,深化商贸物流业发展招商引资;围绕引进战略投资者,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机制,突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目标跨国公司,借助知名大型节会,精心谋划引进利用外资活动;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引导外资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商务经济增长点。继续实施强基础、增后劲、管长远、优结构之举措,坚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大力培育新的商务经济增长点,加速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以投入促增量、以项目增后劲,加速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商贸繁荣。经深入调研、摸排、筛选,现有39个重点商贸项目可列入2011年我市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加以推进。

三是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点抓好龙头骨干出口大户,培育优势产品出口集群,优化主体结构。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和重大装备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商品结构。加大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参展补贴力度,稳定扩大传统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贸易,支持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做好组织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优化市场结构。加快服务贸易载体建设,打造出口基地,推进科技兴贸,支持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贸易结构。

四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增强内需拉动力。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不断开辟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超对接”深入发展,拓展与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销地市场、产业优势、区位特点为依托,搭建各类内贸促销的展会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知名展会,组织各类地产品展示展销;加强银商合作,积极发展信用销售;规范发展网上消费,引导消费模式创新。

五是加速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中瑞、农贸城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和档次,建设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大型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建设与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加速发展,重点扶持百路物流、顺达商贸、新惠康等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新建、完善、改造、规范、提升标准化农家店、农资店,培育农村现代商品达配送中心;支持工业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实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全力推进“家政服务”和“放心早餐”等民生工程,规范管理宝迪、天贝、天义等大型生猪定点厂;新建改造一批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各类流通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进行资产重组和连锁经营,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产权明晰、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集团;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

六是加强市场监测调控,保障平稳健康运行。加强对50多家重点企业及其重点商品的市场运行监测,跟踪分析调控市场,保障供给,建设完善应急商品数据库,保证市场平稳运行;加强省、市级猪肉储备日常管理,着力提升市场监测调控水平;搞好“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改进生产和技术条件,着力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着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七是开展形势研判和重大战略研究,提高谋划发展质量。要坚持不懈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发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长远结合深入研究,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断深化我市对接长三角和谋求淮海经济区域合作,提高商贸物流社会化组织程度,提升外向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十二五”商务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一)“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1、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24%,到“十二五”末年进出口达到5亿美元;

2、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8%,到“十二五”末利用外资达到4亿美元;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到“十二五”末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

4、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每年保持20亿元投资,到“十二五”末,5年累计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布局,建设烈山、临涣、百善三大物流园区,、、、四大物流基地和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较为完备三级物流节点。加大本土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培育煤炭、煤化工、农副产品、纺织等重点行业物流龙头企业;开发、运营物流技术平台,构建平台办公、作业和交易撮合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强化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主要城市货运大型企业区域物流合作;吸引外资、中央和省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加快物流标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形式,形成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市场、品牌直营店、便利店、专卖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现代商贸体系。加快发展新、老城区市级商业功能区,建设烈山、矿山集等区域性商业功能区,建设、南黎等社区商业功能区,以及淮海路、孟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形成层次明晰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大力办好大型专业招商引资活动,继续抓好中国()煤矿机械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积极组织农产品、纺织服装、特色餐饮美食等大型展销贸易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一体化商贸发展格局。

(四)扩大对外贸易成果。在扩大外贸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实施贸易增值链提升战略。逐步提高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加快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促存量拓增量,积极构建进出口孵化体系,大力培育优化外贸进出口主体,努力提高外贸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转变增长方式,开拓新市场,加强对“第一次接单、第一次出口、第一次参展”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民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更多生产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和激励资金支持,突出展会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点专业展会和广交会、高交会等国内展会,加大出境推销参展力度,积极参加各类跨国采购洽谈会。搭建服务平台,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推动“大通关”机制建设。

(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拓展广度深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依托我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引进外资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大力引进产业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的项目。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充分发挥省市级开发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开发包装高质量的招商项目,精心组织和参与各类重大招商活动。积极抓好前期签约成果的落实工作,扎实做好跟踪服务,力保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不断提升我市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

上一篇:信息化财务管理状况及策略 下一篇:商务局餐饮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