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胆的结局

时间:2022-02-14 08:28:14

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倚重的幕僚变化来解读诠释这两位政治人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也往往给人以启迪。

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

胡乔木这位被倚重达数十年的“文胆”,配合操作梳理党的历史,形成完整的主流语言框架体系,吃了不少苦,但也赢得不菲的赞誉。虽然他在晚年因跟不上“形势”而遭受冷落,但邓小平崛起后,仍能重新出山,身居要津,且在诸多人事布局中发挥作用,也算是一个很奇特的例子了。

陈伯达能够得到的信任与青睐,关键在于其思想学识颇受激赏,也算是风云际会乘势而起,本是一介笔杆,却在“”的政治大变局中既受人摆布也乐在其中,成为中央“领导小组”组长,并在中期乃至九大上成为常委之一,列名仅在之后,可谓红得发紫。“”期间,陈伯达以小小老百姓自居,不知是迂腐虚伪,还是有难言之隐。当时陈伯达起草了一份九大报告,提出来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但根本没看草稿,而是让康生牵头,由、起草了一个稿子。在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终究是一介书生的他最后还是呆在狱中十八年之久。

田家英的才气见识,坊间多有论述。邓力群在认可田家英能力水平的同时,对田的致命弱点也有直言不讳的看法。庐山会议上,田家英试图以自己的观点影响,虽然力不从心,但也昭示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难能可贵。有人常以田家英之死类比陈布雷,实际上田家英之于远没有达到对陈布雷信任倚重的程度。

王力、关锋、戚本禹实际上都算“秀才”。王力很有见识,文字也好,不过好大喜功,顾盼自雄,在与苏联论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前期,他执掌中央“宣传口”,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武汉事件后,返回北京时在首都机场所受到的礼遇和尊崇,真使其有点飘飘然了。物极必反,很快,王、关、戚纷纷落马,被送进了秦城监狱。

、算是来自上海滩的“新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身边的“秀才”。张固然更为复杂更有城府,姚则多少带有书生气的一面。从目前披露出来两人的只言片语或者日记来看,他们对、不是没有看法,但时势如斯,人在局中,他们自然会罔顾历史趋势、人心向背而作困兽之斗。离自己梦寐以求的总理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愿以偿。

康生位高权重,知识渊博,在许多重大事件中有襄助之功。另外郭沫若算是大文人了,但影响似乎很有限。柳亚子自视甚高,但是在心中究竟有多少分量,也是大可探究的。

戴季陶、张群、陈布雷……

在以往描述中多有“”、“罪该万死”之语,现在似乎没有了。个性倔强的他年轻时出没于上海滩,自然有其行事风格与交往方式,其中最具江湖习气的就是歃血结盟拜把子,与胡汉民、张静江、黄郛、陈英士等人的关系大都如此,后来与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也是换帖结拜,所谓义结金兰。小恩小惠,喜欢进行利益交换,是蒋的处世风格。但他对待身边幕僚甚至一些文化人的方式却颇得湖南人曾国藩的真传。在人们心目中,他较为知名的高级幕僚有陈布雷、陶希圣、杨永泰、张群、吴稚晖、戴季陶等。

戴季陶与几乎不分彼此,更是内的大理论家,在诸多重要关头为蒋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对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很不情愿,认为是孙中山不信任他而使他边缘化而已,正是戴季陶点拨此为掌握军事力量重要一环,是培育自身力量之关键,才让蒋茅塞顿开,并最终以黄埔系呼风唤雨,让胡汉民、乃至后来各系臣服于己,戴的谋划令蒋受惠终身。1927年,蒋最终下定决心与共产党决裂。戴在其间也担任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抗战结束,到重庆与蒋谈判时,专程去陶园拜会戴季陶,足见其分量之重。1949年2月,戴继陈布雷之后在广州东园宾馆自杀身亡,终年58岁,令蒋有“故人零落中夜欷”之慨。

用人不拘一格,驾驭有术。被公认为是蒋心腹智囊的张群早年曾耍过小聪明,伪造孙中山的手令谋取职位,但他对蒋惟命是从,死心塌地,常揽镜自照,自我解嘲曰:“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即使在蒋日暮途穷之际,仍是不离不弃为之奔走忙碌,在昆明被卢汉扣押之后,以三寸不烂之舌让卢汉最终网开一面,让其乘飞机远遁香港,与蒋有始有终。张群于1990年去世,终年101岁,对修身养性算是颇有心得。有人尖刻地揶揄张群“只能呼为蒋之使女而不得称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宠撒娇时,而张并此无之,唯知唯唯诺诺,欲如何更如何,无一丝违抗”。

吴稚晖被誉为民国怪杰,深得蒋氏父子的尊重和信任。他不骂孙中山、、蔡元培,舍此,只要看着不顺眼便一逞其直言无碍的爽直,快意恩仇。他当面骂陈独秀“现在中国不具备实行共产的条件,你们何必急切轻挂招牌,只是疯癫,是挂狗头卖羊肉”;他骂冯玉祥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冯做不了曹操,因其是“草包出身”,气得冯玉祥骂他是“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痛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总理于地下乎”。蒋经国一生钦敬佩服两人,一是麦克阿瑟,再就是吴稚晖。吴稚晖1953年在台湾去世时已是88岁高龄,遵其遗嘱将骨灰撒在金门海葬。

杨永泰的公众知名度远不如追随达22年之久的陈布雷,但他的确给出过大主意。一是1928年天下初定之后,杨永泰帮助详细完善了“削藩”计划,肢解削弱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的军事实力;二是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杨永泰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控制舆论,实行经济封锁,强化保甲制度,组织农村合作社,实行“软化分化感化”政策,对于“围剿”之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借“围剿”红军之机,将势力深入四川,也多有杨永泰谋划之功。此外,设立侍从室以及文书流转制度之快捷高效,均出自杨永泰。

杨个性卓然,性格孤傲,在湖北省主席任上被暗杀身亡,年仅51岁。他还推荐过一位叫陈方的谋臣,此人终老于台湾,深得幕僚要“任劳任怨,不能功则自居,过则推诿”之妙,敢于“担丑”,谨小慎微,颇得蒋的信任与赏识。

报人出身的陈布雷在再三邀请下为之服务,成为谋臣文胆,死心塌地,无怨无悔。陈布雷清廉自觉,恪守本分。1947年,他与徐铸成谈话说:“即使再腐败,我看至少20年的天下总可以维持的。”但世事难料,两年后就“天翻地覆慨而慷”了。1948年11月,陈布雷在南京寓所自杀。有人说,陈布雷有“油尽灯枯”一语给家人,但在留给蒋的遗言中有“书生无用,爱国负公”之语。蒋则以“当代完人”称之,君臣相得,可谓知音知遇。

身边的所谓“文胆”、“谋臣”,检其要者,戴季陶、陈布雷自杀而死,杨永泰被人暗杀,张群、吴稚晖则延年益寿。身边的“秘书”、“秀才”,田家英自杀,胡乔木晚年诸事纷扰并不愉快,陈伯达、、作为“集团”成员获牢狱之灾,算是郁郁而终。简单回顾政治强人身边这些襄助文人的命运遭际,也算是一种人生启示吧!(摘自《中外文摘》)

上一篇:改革的底线 下一篇:中国官员“门事件”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