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时间:2022-02-14 06:31:23

扉页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201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深化改革的具体部署之后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整个报告准确把握了各方对改革的需求,明确了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智慧和勇气。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对我国今年乃至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是重点,稳定是前提。相对于改革要实现突破的要求,报告对于我国整体宏观经济调控的部署则是“稳”字当先。“稳”体现为我国中央政府在经济调控的定力和保持政策的连续上。2014年我国的宏观调控将延续“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这一“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管理思路。2013年以来,在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艰难形势下,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采取短期的刺激政策,而是把重点和举措建立在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上,更多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来稳增长、促就业。同时,在微观层面上调整、下放了很多行政审批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活力的释放和发展效率的提升。因此,提出要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只有有了稳增长这个前提和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保就业这一目标任务;只有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才能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着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才能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7.5%左右。7.5%的经济增长目标,跟过去30多年9.8%的高速增长相比,速度明显调低。但是与当前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仍然还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报告所提的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并非指令性目标,且措辞中包含左右,这也说明政府希望淡化数量指标,突出质量指标,即任何有水分的GDP、任何违背长远发展方向的增长都不是好的增长速度。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在这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改革”是最滚烫、最高频的词。据统计,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了77次,堪称历年之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总理明确将改革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他的改革清单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具体任务则包括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建立权力清单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的,表明了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具体路径。通过权力清单有利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利于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历史性重要突破,是实现全面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同时有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这份报告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向全体国民承诺,下定决心自我革命,坚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实现公平正义。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扩大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允许民营资本逐步进入包括金融、石油、公共服务、铁路运输、资源、电力等垄断领域。国有资产改革也将是深化国家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包括建立混合所有制等措施加强国有资本竞争力。财税改革方面则需要推进透明预算,营改增扩大,房产税和环保税立法启动,建立规范的地方举债机制,化解债务风险。金融改革方面包括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发起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其中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这是政府报告首次提出的。另外,还突出强化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还是粗放型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只有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率更优化。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二次改革开放时期,只有既坚持稳中求进,又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所谓“稳”,就是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所谓“进”,强调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经济增长既要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又要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留出更多空间。改革,是决定我国命运的关键所在。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方能为我国创造一个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群决策系统运行的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