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2-14 12:02:40

幼儿数学教学之我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值得幼教工作者探索的。

一、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在幼儿园里历来被认为是一门课,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几乎等于零,幼儿的这个年龄特点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幼儿园的教育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无处不到。数学教育同时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好数学,让孩子乐于学习数学,我们要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从形象入手教数学;用孩子们爱玩的特点,让孩子们的手中有一点小玩具,边玩边学;创设数学情境,让孩子们爱学数学;将数学问题设置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学数学。找到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孩子对数学有了兴趣,数学教育就会越来越好开展。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纪。新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将越来越呈现全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态势。“以幼儿为主题,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现代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创设良好环境,实际操作体验

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关键。在良好的环境中,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在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我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尺、绳子、铅笔、纸等,占便宜情绪高涨,有的试了一种又一种工具,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拿着工具从上比到下,从下比到上,找不到门道,经过我的小小的点拨,小朋友又重新兴奋地来到自己想去的测量地,在动手、动脑、实际自由的操作中更好地学习了比较的概念、测量的方法。

四、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题,老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老师要因材施教,提供不同材料,提供富有美感的材料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有趣,原始自然的水、沙、石子、树叶、果子、豆子、绳子等无不渗透着美的韵味。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美感,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中,我首先和幼儿一起制作了各式精美的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货币,让幼儿分辨它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

五、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是为幼儿创设物质方面的条件。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被环境所吸引,为环境所感化。一些具体的物化创设对幼儿是一种直观认识的开始。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创设很好的数学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运动与游戏中认识数学。教师在幼儿进行数学活动以前使幼儿置身于一个数学王国里,感受到数学的变化和形态、数量,增加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另一方面是精神环境的创设,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创设积极向上、充满自由欢乐的集体气氛。在这种自然而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有趣,水到渠成。

六、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我们提出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是反对幼儿的主体性,相反,我们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为只有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引导、萌发幼儿的主体性。教学当中的探索发现和操作法,就是培养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的两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七、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活动

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使用探索发现法,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并非只是教师主观地灌输。此外,还应注意用操作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探索。

在数学教育中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的活动称为操作活动。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借助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数学操作活动是一种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之一。为此,将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数学角的活动结合起来,就可使幼儿数学知识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更为灵活多样而有效。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数学的环境,才能吸引幼儿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上一篇:关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之初探 下一篇: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