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椒白粉病发生及治理

时间:2022-02-14 01:18:02

海椒白粉病发生及治理

本文作者:孙程远1宋克清2作者单位:1.甘肃省民勤县三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甘肃省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肃省辣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设施栽培中辣椒拟粉孢霉引起的辣椒白粉病已成为甘肃省新发生的辣椒病害[1~2]。该病害1999年仅在兰州市个别塑料大棚中发生,近年已在甘肃省的武威、兰州、定西、平凉、天水、临夏等市(州)的日光温室中相继发生,且发病范围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造成辣椒落叶、落果,品质下降,已成为继辣椒疫病之后的突出病害。我们结合化学药剂筛选工作,在武威市进行了多点防治试验,总结出日光温室辣椒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现报道如下。

1危害症状

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同时出现数量不等不规则的小形褪绿斑,继而向四周迅速扩展,并逐渐发展为边缘不明显的黄色斑驳;呈不规则状圆形;有时因叶脉的暂时限阻表现不规则形状,同时可见病变叶脉黑褐色坏死或黑紫色的网状明脉。褪绿黄斑出现不久,借助放大镜观察可见叶背稀薄的白色霉层,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继而出现白色粉状霉斑(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病害的发展,霉斑逐渐扩大,白粉增多,病斑界限变得不明显,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叶背叶表均出现白粉,叶片逐渐变黄,叶柄出现离层脱落。后期底部老叶开始逐渐变黄并大量脱落,仅留顶端数片嫩叶;结果期由于水分和营养供给不足,果实脱落或不能正常膨大,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发病条件

当地日光温室辣椒一般在8月底育苗,此时露地的辣椒和部分未拉秧的温室辣椒处于发病期,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至苗床,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秋播辣椒在日光温室中越冬[3~4]。如条件适宜,可在11月份辣椒现蕾期开始发病。一般在翌年4—5月份日照延长、条件适宜时开始大量产孢,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新叶,以后又在病部产出分生孢子,成熟的分生孢子脱落后通过气流和农事操作在温室内传播危害,6—8月份侵染露地或大棚辣椒,造成流行危害,8—9月份完成对秋季育苗的侵染。湿润条件易感染发病,高温、干旱则迅速流行蔓延。

3综合防治技术

3.1清洁田园

育苗或定植前注意清除苗床、田间、地边的杂草及病残组织,以减少侵染源。定植前7d,每100m2温室用硫磺0.25kg、锯末0.50kg混合后分几处点燃熏蒸密闭24h。如因白粉病导致辣椒出现大量的落叶,应立即清除病残体,及时采收,同时增施水肥以促进新一茬果实的生长。

3.2加强苗床管理

培育无病苗是防病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选3a未种过辣椒的壤土作床土,每1m2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秀苗水剂8~10g进行消毒处理,苗床期注意通风,移栽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幼苗喷雾。

3.3合理施肥

基肥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追肥应注意N、P、K配合施用,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以防止植株徒长、抗病性降低。现蕾期需偏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华硕989等多元微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4适时灌水

高温干旱、高湿交替对白粉病的发生尤为有利,适时灌水对白粉病可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选择晴天上午灌水,以膜下滴灌为最好,切忌大水漫灌和膜外灌水。灌水次数一般春季间隔15d灌水1次,夏季间隔10d灌水1次,冬季间隔20d灌水1次。

3.5温湿度调控

虽然湿度较大时辣椒白粉病菌丝生长缓慢,但早晚结露较多且时间长时,易导致分生孢子萌发,侵染几率增大;湿度较小时,虽然早晚结露少且时间短,分生孢子萌发侵染几率降低,但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产孢量增多且易传播。因此,及时拉放草帘和调节风口以通风散湿、延长光照、减少结露时间,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

3.6药剂防治

辣椒白粉病防治一定要提早预防[3~5]。可根据不同区域的发生时期,选择适当农药进行防治。通常始发期选用62.25%锁病(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剔病(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150倍液,或15%百理通(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氟硅唑(秋福)微乳剂2000~3000倍液,或10%丙环唑微乳剂2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据试验,用62.25%锁病(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剔病(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连续防治3次,基本上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选用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与10%氟硅唑(秋福)微乳剂3000倍液混用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但三唑类农药(如粉锈宁、福星、敌力脱)过量使用容易产生药害,造成辣椒新叶卷缩,老叶片、花和果实大量脱落。因此这类药剂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控制药量,在苗期及旺盛生长期,要酌情降低使用浓度。另外,防治白粉病较为理想的烯唑醇类药剂对辣椒特别敏感,施用后易造成辣椒生长抑制,出现类似卷叶型病毒病的症状,建议防治辣椒白粉病不使用或慎用此类药剂。

上一篇:海椒病虫害治理技术 下一篇:食用菌培植污染成因及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