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求趣 上好数学课

时间:2022-02-14 12:49:21

激疑求趣 上好数学课

【摘要】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并且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激疑;求趣

小学生好动、好问,好奇心也强,怎样利用他们的心里特点,依据教学目标,把教师“教”的主管愿望转化为学生“学”得内在需要呢?我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抓起,已达到激疑求趣的目的。

提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激疑。例如,我在教“圆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提问“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制成椭圆的行吗?为什么?”同时我在屏幕上同时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坐在圆形轮子的车上一颠一跛的情景。从小猴子如坐针毡的表情中,学生感到了惊讶。我趁机说“学完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短短的一句话,在学生心田激起了层层波澜。再如,讲“圆柱体的体积”时,上课了我费力的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把它放在讲台上。我指着水桶说“你们知道这只圆柱形水桶盛满水是多少升吗?”这一看似平淡而反常的举动,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带着疑问和迫切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疑中生趣”,自然感觉到学习新知的需要,这就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创设故事情境,课中促疑。在讲“商不变性质”的时候和着舒缓的音乐,我用充满激情的调皮语调讲了《猴王分桃》的故事:今年,猴子国王的桃子取得了大丰收。猴王把6个桃子分给了3个小猴子,小猴嫌少;猴王又把60只桃子分给30只小猴子,小猴还嫌少。猴王说:“好吧,给你们600只桃子,要分给300只小猴子啊!”小猴子叽叽喳喳忙碌起来。看着小猴子兴奋的样子,猴王哈哈大笑起来。学生听完也都乐了。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再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的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猜谜语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它形象、生动、而且有趣。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整时》时,教师在课的开始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不太了解的朋友,他会是谁呢?——“滴答!滴答! 滴答! 铛——铛——铛——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会集中到教师的谜面上,在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的激趣导入新课,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巧设悬机,吸引学生。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整数(六位数内),而我就能立刻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非常奇怪,眼睛了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我借机说: “想学到这个本领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

激趣导入也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教“相遇问题”这节课时,正好有老师来听课,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教室里响起“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把全班同学给问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掌心相对,两掌距离约有肩宽,然后,双掌缓缓相向运动,猛烈碰击,发出响声。“大家看清楚了吗?开始手掌在两地,然后同时相向运动,在一定的时间里两掌相遇了,碰撞后才发出响声!”我边说边做边板书:两地、距离、同时、相向、相遇。“大家想知道这里的学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接着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这样导课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循环渐进,课尾求疑。在学习“圆的认识”时,课尾通过课件演示,我留了一道趣味题:汽车训练场中间有一棵大树,驾驶员开一辆汽车做行车训练。无论汽车速度如何,要求汽车和大树间的距离始终保持20米。想一想:汽车运动的路线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举起小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收到了课已结束,兴趣犹在的效果。

作者简介:

谷秀琴,河南省郑州荥阳市演武路中段001号,450100。

上一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嘉定华亭镇21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