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2-13 07:40:58

《卡拉马佐夫兄弟》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具体语段译文,比较了两个译本在翻译方法和翻译风格方面的差异,并对新一代文学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卡拉马佐夫兄弟》;翻译方法;翻译风格

一、概述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小说之一,在国内已有多种译本。考虑到译本的影响和比较研究的需要,笔者选取了两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耿济之译本(以下称耿译)是最早在中国面市的,而荣如德译本(以下称荣译)则是目前国内是最受读者欢迎的。

二、翻译方法的对比分析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直译是指在忠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无限接近的翻译方法。意译也可称为自由翻译,它是指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形式与修辞手法的翻译方法,尽可能符合译出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1]但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是不可取的。下面笔者选取第一卷第四章举例分析。

首先看第四章标题“ТРЕТИЙ СЫН АЛЕША”,耿译“幼子阿辽沙”,荣译“老三阿辽沙”,原文有11段,耿译11段,荣译17段。

例(1):

原文:был он просто ранний человеколюбец.

耿译:他只是一个早熟的博爱者。

荣译;他只不过早早地有了一颗仁爱之心。

例(2):

原文:Впрочем я не спорю, что был он и тогда уже очень странен, начав даже с колыбели.

耿译:其实,要说他在当时就已经十分奇特,甚至从摇篮时代起就不同于常人,我也并不反对。

荣译:我不想争辩,他这人当时就已经怪异的很,这甚至从襁褓中边开始有所表现了。

例(3):

原文:Да и все этого юношу любили, где бы он ни появился, и это с самых детских даже лет его.

耿译:大家全都喜爱这个青年人,无论他出现在什么地方,甚至从他的儿童时代起就是这样。

荣译:其实,凡是阿辽沙所到之处,人人都喜欢他,从他很小的时候起一直是这样。

通过以上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个译文均能准确的表达原文内容,耿译以直译为主,如例(1)中将“ранний человеколюбец”译为“早熟的博爱者”,无论在章节段落设置还是句子结构排列,力求忠实于原文,译文简洁、庄重。而荣译则更多采用意译,像“早早地有了一颗博爱之心”,他更注重译文内容的连贯性,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两种译文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仅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风格和结构来看,前者的译文似乎更胜一筹。

正如钱歌川先生所说,翻译没有固定的规则和方法。[2]耿译在译标题时也采用了意译,“ТРЕТИЙ”是俄语中的序数词,意为“第三”,阿辽沙是老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耿济之将其译为“幼子”,荣如德将其称为“老三”,均遵循了中国人的称呼习惯,耿译庄重一些,荣译则更口语化。因此,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也要仔细揣摩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正确领会到什么时候该用直译,什么时候该用意译,才能翻译出高水准的作品。

三、翻译风格的对比分析

译者翻译风格主要体现在目标语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在词汇、章法、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的具有个性区分作用的系统性特征,同时又受制于意识形态、诗学、民族心理、时代风尚等语境因素。[3]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译文,耿济之的翻译选词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惯用的直译法,如例(2)中提到的“摇篮时代”,也并没有运用“这”“此”类似的指示词,在句子结构方面,机械的从长句译长句,对现代人来说确实有些晦涩难懂。荣如德的译文注重句子切分,语言富有时代感,更符合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和用词习惯。从译作整体风格来看,耿译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译文不刻意雕琢,朴实简洁,使得译文整体明快练达,与原著一致,却略显粗糙生硬。但在缺乏工具书帮助的年代里,偶有瑕疵也是在所难免的。荣译则带有明显的个性,译文中不乏活灵活现的成语运用,生动活泼的口语使用,读起来妙趣横生,将人物之间针锋相对的对话情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颇有原作者的大家风范。

四、结论

通过对《卡拉马佐夫兄弟》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在评价译作价值时要将译作放入当时社会大环境之内,结合历史背景、语言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切勿主观臆断。耿济之先生的作品在今天读来或有晦涩难懂之处,但却传神再现了原作的精髓。荣如德先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缺失,整体风格也与原作较为接近,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分析对比前人的译作,有助于后来者学习、借鉴前人得失,从而更好地提高翻译水平。而现代新人在占有大量工具书和网络新媒体资源的情况下,在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的同时,本着为读者负责的态度,发挥前人精神,加强文学素养,定能译出超越前人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钱歌川.翻译的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3]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上一篇:被偏爱的鲁智深 下一篇:浅析《入行论》菩提思想与博弈论思想的辩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