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丰富情感体验

时间:2022-02-13 07:38:42

巧用电教媒体,丰富情感体验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因此要注重语文课堂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渗透和滋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利用电教媒体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朗读情感,使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充满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 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集思想性和情感性为一体,语文课本上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的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使其获得情感体验。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又该怎样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情感,丰富情感体验。

多媒体课件用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在刺激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同时,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引导他们去听、去看、去摸、去嗅、去思……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音乐是情感艺术,是最美的语言,它能通过音响使人类的情感世界变得生动,从而引发人类的情感共鸣,并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在美的情境中对自己的感情有更深的体悟。因此,语文课堂上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情感催化剂,是创设情境的必要手段。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的苦难与抗争,要用音乐勾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我先后三次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配以相应的画面。第一次作为导入,让乐曲走进课堂,那凄凉凝重的乐曲一响起,学生们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情趣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让乐曲走进学生的心田,同学们动情地听着“阿炳的诉说”,乐曲委婉连绵,跌宕起伏,同学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优美的旋律带给人的形态美感,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阿炳的情感世界,同学们感悟至深,有的同学甚至潸然泪下。他们由音乐引发的感悟已变成了一种现实中曾经体验到的视觉、触觉及精神上的感觉的综合体。第三次用在结尾,乐曲响起,学生再次静静地听着,欣赏着……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二、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具体情境中的直观情节及其情感色彩,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从而处于最佳状态。而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境,对处于最佳状态的学生的情感进行熏染和陶冶,并且随着熏染和陶冶的过程的不断深入,能达到学生与老师、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教手段创设出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感染性的情境教学,可以弥补学生思维抽象程度和情感感受体验能力不足的局限,帮助学生感受体验更丰富和更深层次的情感,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课文展现了两个情境:—是以前美丽的小村庄,二是后来的小村庄被卷走。后者和前者的比较,真是令人心痛。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美丽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湛蓝深远的天空……学生情感随之丰富起来,都争先讲述自己的感受,赞美之词脱口而出。我便趁机引导:可是,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却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发人深省。接着课件出示:下了五天五夜的大雨,咆哮的洪水,被卷走的小村庄……学生入情入境,心情沉重,深深地体会到乱砍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情感体验得到了深化。

三、利用电教媒体激发朗读情感,强化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让学生增加信心,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感。朗读越来越体现独特的训练价值,并将不断地得到强化。而“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要点亮“感情朗读”这盏明灯,必须通过电教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语言情境。如《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因为它给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来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这时,教师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进入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这样,学生们形成直观印象,很容易感悟出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学生脑中有画,心中有情,自然也就有言语表达的冲动,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古诗朗读的韵味也就表达出来了。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充满活力,就必须把图画语言、音乐语言与文本语言整合起来,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在电教媒体的助推下实现升华,使情感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元解读”初探 下一篇:开拓习作空间,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