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随文行,识读结合

时间:2022-02-13 04:28:2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毋庸置疑,采用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综观现在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识字与阅读相分离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把握好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认为边学文边识字容易把课文割裂得支离破碎,会造成字也没识好、文也没学好的局面。

现结合《天鹅、大虾和梭鱼》(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字随文行,识读结合,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真正达到既在阅读中识记汉字又通过识字帮助阅读的目的。

一、生字随文出示,侧重点不尽相同

北师大版低年级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大致都含有十几个生字的识字任务。在教学时让生字随着课文相关语句的学习逐一出示,可以针对生字本身的特点,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从而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要务,初读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拼读音节和听读的方法达到随文正音。对于字音上容易出错误的字在学文过程中需要再次着重强调,如课文第二小节中“拼命”二字前后鼻音的区分以及第三小节中多音字“朝”的学习,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随文记忆字形既可以降低集中识记字形的难度,也更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逐步渗透利用字形特点进行识记的方法,如 “费”字的学习。

【教学片段1】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师: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注意只有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流利。(指名读,学生读得较好)

(课件出示“费”字让学生进行认读后,出示上学期学过的“拂”字)

师:怎么来区分这两个字并记住“费”字呢?

生:部首不一样,部首的位置也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费”。

师:利用熟字记生字是个好方法。

对于有规律可循的“烦”字,教师就启发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部首查字法来记忆,并且渗透有些汉字不只限有一个部首的知识。再加上一个形象的描述:“页字旁与‘头’有关,火都挨着头了,这就是‘烦’。”让学生牢牢记住了“烦”字。

对于要求会写的一类字,教师花的工夫可以更多一些。如第二小节中的“弓”字,教师就从字理的角度和学生一起探求“弓”的演变,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个部首字。先出示“弓”,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象形字,启发学生观察这个字像什么,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个字很像一把被拉弯的弓。教师随即出示弓的图片,演示“弓”字的演变过程,并告诉学生“弓”字还是一个部首字,在合体字里,把它叫作弓字旁。总之,教师要根据字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记忆字形。

二、结合语言环境,解词义各有妙招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结合语境,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就能使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课文第一小节中的“白费力、自寻烦恼”和第二小节中的“拼命”这三个生词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学生在读文后能够很轻松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于是,教师把训练点放在了词语的感情朗读上。课堂上教师是这样教学“白费力”的。

【教学片段2】

师:什么是“白费力”,谁来说说看?

生:力气白白浪费了,就是白费力。

师:理解得不错,你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个词吗?

生:(有感情地读)白费力。

师:嗯,读出味儿来了,谁再来读一读?(一生读得更好)就让我们照着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白费力。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就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一小节。(生读)

教给学生方法比单纯理解词语更有意义。如在教学课文第三小节“谁是谁非”与“未动分毫”时就可渗透解词方法的学习,先逐字解释再连起来,这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学既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有机融合。

【教学片段3】

(课件出示第三小节)

师:故事的结果很有意思,我们一起读!(师生齐读:“究竟谁是谁非,我们管不着,只知道,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

(课件出示词语“谁是谁非”,学生认读词语)

师:“谁是谁非”里面有一对反义词,谁发现了?“是”就是――(生答:对)“非”就是――(生答:错)“谁是谁非”就是――(生答:谁对谁错)。

师:有些词语我们就可以先逐字理解,再连起来理解。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理解“未动分毫”。

采用形象有趣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学生往往更易于接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结合文本,联系语境,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识字教学的梯度性,随文解义就会变得简单易行了。

三、识字助力学文,读与悟顺势而导

我们知道随文识字当中课文就是载体。我们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并不是弃学文于不顾。只有学习了字词,领会了字词,才能更好地感悟文本。我们要把识字与学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当学生扎实地学会了生字,很好地理解了生词,对句子的理解也会随之变得更为透彻,读与悟也相辅相成、自然融合。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准生词“拼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较为形象生动地说出了“拼命”一词的意思就是“很使劲,很用力,什么都不管了,把命都豁出去了”。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带着动作表演读课文。学生就能很生动地读出天鹅伸着脖子要向云里钻,大虾弓着身子使劲往后靠,梭子鱼一心往水里跳的样子。学生精彩的朗读博得了听课教师的掌声。课堂上真正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悟结合。

本课文理解上的重难点是“朗读理解诗歌,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后再来揭示寓意。

【教学片段4】

师:三个小动物这么用力,大车为什么未动分毫,还在原处呢?

生:它们没配合好。

生:它们的心不齐。

……

师:(指着板画)看到它们这样,你们想对它们说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你们要心连心,学会合作。

生:你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拉动大车。

……

(师相机小结,揭示寓意)

师:一个向云里钻,一个往后靠,一个朝水里跳,力量就分散了,这样是拉不动车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就叫合作,不合作是办不成事的。作者克雷洛夫在第一节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回读课文第一节)

阅读教学结合生词的学习,真正做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情朗读与文本理解顺势而导,寓意揭示更是毫不牵强,水到渠成。

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只有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让学生在有效识记生字的同时增强阅读能力。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才能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从而切实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教研室 453000)

上一篇:师范院校图书馆改革的瓶颈在哪里 下一篇:浅析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财会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