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

时间:2022-02-12 09:22:35

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94-02

摘 要 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则多数判定由全部可能加害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从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角度出发,这样的判决并不符合任何一个归责原则理论。本文通过对于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的几种方式进行评析,以求得解决此类案件的较为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 侵权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 过错推定 公平责任 无过错责任

一、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的概念

加害人不明侵权行为的情形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侵权行为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都能得到法律上的救济。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泛指所有不能查明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狭义上的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专指实施加害行为的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不能判明具体加害人的情形。它又分两种情形:一是数人都实施了可能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只有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但不能判明具体加害人的情形,即共同危险行为;另一种情形是数人中只有一人或部分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不能判明具体加害人的情形,重庆“烟灰缸伤人”案即是这类侵权行为的典型案例。本文论述的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仅指狭义中的第二种情形。

二、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的特征

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除了与共同危险行为类似,下文以共同危险行为为参照,比较分析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与共同危险行为之比较

共同危险行为与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共同之处在于:损害结果都是由一人或部分人造成,但是不能判明加害人;加害人在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内存在;致害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被告需负担举证责任;数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等。

二者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观方面。共同危险行为中的数人主观上虽无意思联络,但均有过错,这种过错不是共同过错,而是相同的过错①。而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中的数人中,只有实施了加害行为的人存在过错,是个别的过错。

2.客观方面。共同危险行为中的数人,客观上均实施了危险行为,但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是其中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中,其他人仅有实施加害行为的可能,实际并未实施。

3.行为与损害的关联性。共同危险行为中,数人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损害,但是不能判明是谁的行为造成了损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是择一的因果关系②。而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中,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的,只是不能判明实施加害行为的人。

4.抗辩事由。共同危险行为中,只能就行为与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抗辩。而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中,只要证明没有实施侵害行为即可。

(二)加害人不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根据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可归纳出以下五个构成要件:

1.加害行为由数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实施。两人及两人以上的主体是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构成的基本前提。如果加害行为是由一个人或数人共同实施,属一般侵权行为或共同侵权行为。数人共同实施了行为,但只有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造成损害,则属共同危险行为;

2.数人都有实施加害行为的可能,但不能判明加害人;

3.加害人在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之内;

4.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是损害发生的原因。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中,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只是由于加害人不明,不能确定实施加害行为的主体;

5.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功能在于补偿受害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只能要求对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补救,而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未产生任何损害的行为进行惩罚或要求行为人赔偿。如果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也就不存在损害赔偿的问题。

三、对加害人不明侵权行为现有解决方法的评析

在侵权行为法中,归责原则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采用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四元说③的观点,从四个不同的归责原则入手,以当前学术界及司法实践为出发点,对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进行探析。

(一)过错责任原则

有学者认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确定,可以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主要的难点在于无法查明加害人,这一点和共同危险行为是共同的,所以可以类推适用共同危险行为规则。

在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中,实施危险行为的侵权人是确定的,各行为人在主观上也都是有过错的,并且都实施了可能导致损害发生的危险行为;在因果关系上,与损害结果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只有一个或一部分危险行为,其他危险行为与损害结果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在高层建筑物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中,因为并非所有的行为人都参与了该共同危险行为,而可能只有其中某个人或某部分人造成了危险。因此此种推定不能替代在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中的因果关系推定。因为相关人的过错和行为是否存在都难以证明,也就不能仅仅因为相关人具有加害的可能性而推定其有过错。另外,在共同危险行为中,对因果关系的推定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对于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并无法律的明文规定。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现实中此类加害人不明侵权行为的层出不穷已经为立法者所重视,在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以下简称“民法草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草案建议稿”)中,都对此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条款。“民法草案”第56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的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脱落、坠落的物品致人损害,不能确定具体的侵权人的,由该建筑物的全体使用人承担侵权责任,但使用人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具体侵权人的除外。”“草案建议稿”第153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致人损害,抛掷人承担民事责任。不能确定谁为抛掷人的,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全体使用人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没有抛掷该物品的人不承担责任。”以上两个条款都规定了一概由“全体使用人承担侵权责任”了,实质上是一种只允许反证的无过错责任④。

(三)公平责任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王利明教授认为“通过公平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损失,维护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平衡”,同时其目的也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体现了富者对穷者救济这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所以,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加害人不明责任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132条,由有可能引发致害的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居住者来承担受害人的损失⑤。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适用公平责任的前提是,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但是根据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特点来看,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过错责任人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别的原因不能确定致害人;再者,从责任承担的角度看,公平责任强调的是加害人与受害人共同承担责任或者说由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失给予部分补偿,而不应当只是由被告方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即使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也只能判决被告方承担部分责任,而作为原告的受害人也应承担一定的损失。所以,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四)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是目前在处理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事件中最常见的归责方式。过错推定的适用,在我国最早是在重庆烟灰缸案的处理中提出来的。该案的判决书认为,由于烟灰缸的所有人无法确定,那么根据过错推定原则,除事发当时无人居住的两住户户外,其余房屋的居住人都有可能是扔烟灰缸的人,所以就由有可能致害的20户人共同承担责任。从这一判决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过错推定的基本方法是法律推定加害人有过错,从而实现举证责任的倒置――由加害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果加害人不证明或者不能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则认定其有过错并结合其他构成要件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⑥。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且在已有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推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在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故而在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中,不能适用过错推定。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中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该法于今年7月1日生效,生效后对于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责任根据法律的规定,按照过错推定原则进行处理。

四、对加害人不明之侵权纠纷的处理的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关于加害人不明的侵权纠纷的处理方法在我国法律上是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因此,重庆法院的判决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法院之所以作出如此判决明显是基于一种最朴素的理念,就是要使受害者受到法律的保护。虽然这种优先保护受害人的理念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不能因为感性的同情而破坏理性的法制。即必须是在法律规治的框架内进行,符合侵权法领域的可归责要件,绝不能将以归责原则为基础的寻求可归责之责任人,扭曲为直接寻找损害结果之分担人。过错责任、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无一不是为保护受害人所构建的法律上的归责原则。然而如果突破法律严谨的制度框架而任意进行处理,非但不能够使当事人信服,而且是对法治某种程度的无视,甚至会导致更多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对于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的判定,其本质上是一个事实问题,而不是一个法律问题,也就是说,是事实上如何查明确定加害人的问题,如果事实问题解决了,能够找到加害人,那么法律责任的承担实际上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其实,此类案件中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刑事领域。因为,如同“烟灰缸案”,其结果是致人重伤,甚至是死亡,那么这就符合了将其纳入刑事案件的条件,由刑事侦察人员来对案件的事实进行侦察。这样做的优点是,由于刑事侦察人员所特有的侦察权力和专业优势,他们较受害人或原告当事人自己调查、搜集证据的力度要大得多,找到真正加害人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即使是通过刑事侦察最终不能够查明真正的加害人,也会将加害人缩至最小的范围,从而排除更多的清白者。另外,受害人可以选择的填补损失的方式有很多种,除提起侵权之诉从加害人方面得到赔偿以外,还可以通过保险将损失分散于社会,以及获得社会保障制度的救济等。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生效之后,对于此类事件,可以根据第87条的规定,按照过错推定来处理,但是该条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漏洞,但是,该条的规定并不尽完善。从保护受害人的理念出发,并考虑举证之难易程度,在以后的立法中对加害人不明侵权行为的责任该如何规定,采用怎样的举证规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抢夺罪立法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建设项目业主方的索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