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法在玉石绿松石鉴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2 08:47:42

薄片法在玉石绿松石鉴定中的应用

摘 要:我国绿松石是畅销于国际市场上的重要中档宝石饰品和高档玉器材料。现今在宝玉石市场上,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绿松石价格不断攀升,购买者越来越多。因此,一些仿绿松石趁机溜入市场,让购买者难辨真假。随着绿松石价格一路飙升,市场上出现仿绿松石。消费者难以通过肉眼来辨认绿松石的真假,必须通过相关方法和仪器进行鉴定方可确定绿松石的真假。故本文对绿松石真假区分及鉴定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运用薄片法进行研究。薄片法样品测试范围大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这种方法研究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矿物成生序列、结构、构造等,达到鉴定绿松石的目的。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分析薄片并得出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绿松石;薄片法;偏光显微镜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201

1 引言

已有多位专家学者对绿松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绿松石的宝石学矿物学特征、成矿特征、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特征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等。但从宝石学方面进行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薄片法应用广于红外光谱仪。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本次主要采用薄片鉴定法对绿松石样品进行鉴定,首先对样品进行切片,做成厚度为0.03mm的薄片,然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绿松石的真假鉴定。实验所用样品编号依次为样品1、样品2、样品3。共三个样品,下面将对三个样品依次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2.1 样品1测试与分析

样品1标本蓝绿色,致密块状构造,密度2.64g/cm?,摩氏硬度5~6。蜡状光泽。磨制薄片过程中,加热样品时有液体小珠渗出表面,有的裂隙或微孔具“出汗”现象,该绿松石经过蜡处理(属于优化)。

在镜下观察,主要矿物为淡绿色绿松石,半透明,弱多色性,正中突起,无解理,隐晶质结构,含量大于80%。其它矿物含量小于20%,石英他形晶粒睿棱角状,无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灰白。含少量褐铁矿和粘土矿物。样品为绿松石。加工后经过红外光谱测试,测试谱图与绿松石标准谱图吻合,为绿松石。如图1。

2.2 样品2测试与分析

样品2未进行切片,采用粉末法,粉末法也属于薄片法之一。即用地质锤把微量绿松石砸成粉末,然后放到干净的在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上蒸馏水,使整个盖玻片充满蒸馏水。薄片做好后放到镜下进行观察。

标本鲜绿色、蓝绿色,密度2.72g/cm?,摩氏硬度5~6。块状构造,条痕淡绿至白色,蜡状光泽。

在镜下观察,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松石,半透明,淡蓝绿色,正中突起,无解理,隐晶质结构。含少量褐铁矿。但由于受矿物本身颜色和粒度粗细影响,干涉色呈蓝、绿色调。样品为绿松石。

样品2加工后经过红外光谱测试,测试谱图与绿松石标准谱图吻,为绿松石。

2.3 样品3测试与分析

标本鲜绿色,表面光洁,皮壳状。色调均匀,但是颗粒界限处颜色加深,隐约可见深绿色环边,除黑色“铁线”外,杂质少。标本内、外颜色差别明显,内部色浅,表面绿色加深,即染色处理。表面绿色物质受热有“出汗”现象,表明为浸蜡染色处理。切口白色处滴茜素红未变紫红色,滴稀盐酸,偶见局部微弱起泡。摩氏硬度4,相对密度2.7g/cm3(纯白云岩相对密度2.8~2.9g/cm3)。

在镜下观察,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他形晶,粒状,粒径小于0.004mm,泥晶级,泥晶结构。样品为泥晶白云岩。样品3加工后经过红外光谱测试,测试谱图与绿松石标准谱图不吻合,为白云石。如图2。

3 结论

(1)样品1为含杂质的绿松石,样品2为绿松石。与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相同。薄片法可以确定样品的矿物种类、矿物结构、样品构造,矿物含量等内容。但后者只确定样品为绿松石。样品3为微晶白云岩。确定样品3的矿物种类和含量、结构、构造等内容。但后者只测得矿物为白云石。

(2)薄片法是直观、科学、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红外光谱仪对鉴定固体样品要求严格,主要是体积小的挂件、手链、戒面。岩矿鉴定中固体样品测试范围大于红外光谱仪,体积大的摆件、原矿石和体积小的挂件、手链、戒面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矿物的含量、粒度大小、结构等,其中与其共生矿物的含量和种类,为矿物的工艺加工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福泉.绿松石[J].中国地质,1983.(02):30-31.

[2]申柯娅,王昶.绿松石鉴赏与评价[J].珠宝科技,1998(03): 45-46.

[3]陈硕.谁决定了绿松石的“天价”[J].收藏,2016(11):148-156.

上一篇:西门子S120单轴控制器在整体式皮带秤上的应用 下一篇:概念设计阶段车身简化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