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探究

时间:2022-02-11 02:58:12

陕南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探究

摘要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尤其这一产业是陕南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食用菌又是一种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小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陕南地区;香菇袋料;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181-02

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等菌类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香菇可补钙、预防佝偻病、防癌,香菇提取的多糖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正因为如此,香菇价格连年攀升,促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我们根据多年的种植试验,特推出以下袋料香菇种植模式,技术要点如下:

袋料香菇的种植需要三分种七分管,同样的菌种同样的种法,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经济效果大不一样。每生产1 000袋(17m×58cm)袋料香菇为例,其他规格参照以下比例

传统配方:木屑+麸皮+石膏粉+营养素

科学配方:木屑+麸皮+石膏粉+防霉营养+宝玉米粉

1 种植季节

依据菌丝生长特点,生产接种以气温达到8℃以上为宜,一般在阳历3~4月为宜,4月底结束。4月份以后由于气温回升快,杂菌较活跃,菌丝容易受高温损伤,成活率降低,生物转化率也不高,因此应把阴历的正月、二月、三月作为黄金的种植季节,并且合理安排生产。

2 配方与拌料

2.1配方

1 000袋需鲜木屑2 000kg左右,麦麸250kg,石膏10~15kg,生长素10~12袋,绿霉净3~6袋。

2.2配方要求

1) 木屑、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虫蛀;2)各种原料药称量准确;3)粗细适宜,无粗块,针刺。

2.3拌料

先将麸皮、石膏粉、玉米粉按比例称取搅拌均匀,按所需水量再将含有防霉・营养宝的水均匀洒到预先拌好的干料中,边洒水边翻料,翻料三次力求干湿均匀。检验方法是抓一把料轻力捏手中有水印,松开手料自然散落,干湿合适。若水较多,成团不散则太湿,应摊开让其散发一些水分。拌料过干则出菇较密,过湿则影响成活率且出菇较晚影响产量。

3 生产菌袋

3.1料袋选择

折宽18cm筒袋,厚0.006cm,长58cm低压聚乙烯袋为宜,要求料袋薄厚一致,韧性好,无微孔。

3.2装袋

1)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装袋松紧一致,扎口先将袋口清理干净,然后用扎口机扎口。

2)烂袋挑出胶布粘好另放,装灶时放最上边;

3)采用袋料香菇免割保水膜的方法是,装袋机上先套香菇免割保水膜,再套外袋。香菇免割保水膜适宜规模化种植模式,省时省力,每袋降低成本达0.2元。

4灭菌

1)装好菌袋要及时灭菌,不能放置过久,防止料变酸,料袋排放以直叠式为好,装稳留通气道,常压灭菌要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大火攻头,点火后4h~5h要使炉温升到100℃,四角底部菌袋料温达到80℃以上,保持12h~16h以上方可停火,并在最后2h再烧大火,如遇中途降温要适当延长灭菌时间3h~5h。在烧灶中间应严守岗位,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充预热水入锅,严防烧干锅和炉温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停火后,当温度降至70℃~80℃时可以出锅。装锅及出锅过程,应仔细检查破损料袋,发现后及时用胶布贴好,雨天出锅应采取防雨措施;

2)每灶3 000~4 000袋以内,否则因堆垛过大,长时间烧不上温,导致料发酸,接种后菌丝不吃料或吃料缓慢,甚至全袋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停火后,不要急于出灶,不要马上揭开塑料棚,继续焖住5h以上,待自然降温冷却后再出灶,注意不要让菌袋淋雨或露夜

5 接种

1)接种是袋料香菇种植的又一关键环节,决定成活率的高与低。养菌室要彻底清扫,养菌棚要求暗光、干燥通风,最好远离禽舍、仓库、厕所等杂菌较多的地方。菌袋绝对不能放在阴暗潮湿棚内,更不能用塑料薄膜铺地(防潮);

2)出灶时,挑出有损伤的菌袋,及时用胶布粘好,避免杂菌感染。待料袋降到26℃以下时抢温接种,三天内全部接种结束;

3)接种时应把接种棒、小刀、剪刀等用酒精消毒并在酒精焰上烤干。菌种应用酒精消毒,从底部开始接种,打一穴接一穴,严禁打一排再接种,接种时应靠近两头打穴,以利于快速封口,接种时一定要用菌种把的薄膜压实封严。

6 养菌

养菌的好坏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菌丝生长怕高温、耐低温,生长过程中需要氧气,怕强光。菌袋在养菌棚内要堆成“#”,两边留人行道通风又便于检查。菌袋培养15天以后要进行翻堆,堆高不超过6层。待菌丝生长完全连接后进行刺孔增氧,每袋刺8~10个孔,深度4cm~6cm。待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刺大孔,当菌袋表面1/3生长瘤状物后再刺最后一遍,俗称放大气。

7 越夏管理

1)室外越夏,菌袋发满后不怕淋雨,不需在菌棚上加盖薄膜,菌棚用遮阳网遮阴,三分阳七分阴,遮阳物离菌袋60cm~90cm以上;

2)采用保水膜的,在菌袋上架后将菌袋两头或一头环割开,以利于增氧和排出积水。袋料香菇越夏管理是种植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往往被菇农忽视,菌袋转色决定香菇产量和质量。正常的转色是红褐色,手感轻软,若转色过重,过深则不易出菇或出菇较少,若转色过轻则出菇较密,个头小且畸形多。

8 出菇管理

1)出菇安排:在自然条件下春栽可收5~6茬,从发生季节可分秋菇、冬菇、春菇3种,春栽生产的重点是秋菇和冬菇。

9~11月出菇为秋菇,9月份开始,气温由高到低,出现菇蕾后分别采培育厚菇或花菇的技术措施。空气湿度大时先培育厚菇,天气晴朗要抓住时机培育花菇,催花采取白天遮阴控温18℃~20℃,山区采取5阴5阳,平原6阴4阳,调节光照,降低温度。

第一茬菇采完后,清除菇脚重新养菌,一周后待采菇后柄部发白在催第二茬菇。催菇时只需把菌袋翻身即可,时间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催菇效果较好,若菌皮较厚、出菇较少可采用两袋相撞用力要适当。

2)出售鲜菇每袋留15~20朵,销售干菇每袋12~15朵菇较合适,其余应连根剔出。每茬菇出过后应敞棚养菌7~10天,在根据菌袋轻重适量补营养水,补水量应为原重的90%为宜,在高温季节,水分过重易引起菌丝缺氧而自溶。

参考文献

[1]食用菌.出版:上海市农科院科技信息所.

上一篇:浅谈电子产品调试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 下一篇:一种用于驱动重载回转运动的减速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