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 第7期

时间:2022-02-11 01:56:24

5月17日,贵州省德江县国土局执法大队副队长张波带队拆除违建,被户主张全秀刺伤,经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张全秀在外打工十年,为修建房子,花掉近十万元积蓄。当天,张全秀曾跪求执法人员,但被人拖开,随后房子被拆。张波倒下时,身上穿着托同事在网上花一百四十元买的“劲霸”男装仿制品。这是今年夏天以来,他穿的最“洋气”的一件衣服。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顾到:父母住的木头房子在漏雨;二十多天后,女儿就要参加中考……

张全秀和张波两个人都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均不宽裕,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张波具有国土局执法队副队长的头衔。当网络媒体以“贵州官员拆违被刺死”为题转载此次事件的时候,我可以想象网友会有怎样的态度。这位副队长的遭遇也让人同情,他们素昧平生,但两人何以产生如此强烈的矛盾冲突,不惜拔刀相向、以性命相拼,这是此次事件最令人心痛、也最能发人深省之处。

实事求是地说,张波带队拆除违法建筑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他的职责所系,他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勤勉努力,才一步步取得了现在的成绩。不过,张波或许没有想过,自己积极认真地履行职责,对于那些被强制拆迁者意味着什么。当旁观者震惊于沉默寡言且性情懦弱的张全秀竟然对人拔刀相向时,他们或许难以想象,张全秀为了安家的梦想努力了十年,她将全部积蓄乃至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两间被称为违法建筑的平房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坍塌,张全秀如何能够接受?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就这样被违法建筑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他们的工作与生存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也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审视这出悲剧,我们不得不叩问这样的细节——几年前,张全秀就和丈夫在烂泥湾花钱向人换取了一小块地,却迟迟得不到审批且四次遭遇“强制执行”,又四次重新修葺。张全秀的执着令人惊叹,因为她认定这是属于她的地盘,一次次沉默之后,再次遭遇“强制执行”时,她终于选择了爆发。我们无从得知为何张全秀的地得不到审批,唯一可知的是,如果得到了审批,或者被妥善安置,这起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很遗憾,这只是一种善意的揣测,现实终究要残酷得多。当张全秀被制度审批一次次拒之门外的时候,她实际上已没有了立足之地,谁去带队“强制执行”显然并不重要。不认识几个字的张全秀看到了制度的无情,以执行任务为己任的张波却看不到任务背后的结局,当职责将他们推向博弈前台,胜利者注定只有一个。这样的安排,令人唏嘘不已。

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导致一些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出于同情弱者的本能,公众大多会同情被执法者,其实,有时执法者未必不是弱势群体,执法只不过是他们换取生存的工作手段。面对拆迁矛盾,越来越多的地区倡导人性化执法,这样的要求当然没错,但是,当执法者的饭碗与被执法者的生存之间产生矛盾时,如何奢望他们能够平心静气地协商?工作与生存之间的冲突如果不能得以化解,执法过程中,博弈双方必然都是受害者。

制度性遗弃使人感到绝望,被拆迁户很容易将执行者当作自己的敌人。若想避免此类悲剧上演,我们首先需要妥善安置制度出口,不要因制度设置的缺漏甚至拖沓,将两个弱势群体推向自由博弈的前台。

【原载2012年6月8日《中国审计报·社会走笔》标题有改动】

上一篇:上岛咖啡金玉其外 下一篇:新闻会(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