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污染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09 07:42:53

广州水污染调查报告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近期广州水质出现较大反弹。

“珠江水质重回V类,多条河涌复臭。”

“污水直排流溪河菜农不吃自家菜。”

“东濠涌脏了,荔湾涌也臭了。”

连日来,媒体纷纷报道广州水污染反弹,河涌复黑复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时隔亚运两年多,广州水质现状如何?原本变好的水质为何会反弹?为此新华社《环境》电视栏目来到一线一探究竟。

臭水泛滥的河涌水道

广州地处岭南水乡,珠江穿城而过,231条大小河涌遍布全城,为这座大都市增添了几多灵气。多年来,广州市十分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以亚运会召开为契机,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然而,5月20日~24日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广州水污染有所反弹,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在白云区石井河,记者看到,死猪、饮料瓶、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水体肮脏浑浊,散发出明显臭味。在张村水闸段,河底黑臭的污泥不时有气泡翻滚上来,气味呛人。在白云学院秋鹿路旁的河涌,河面泛着油光,恶心的排泄物布满河面,一直漂流而下。

越秀区东濠涌,气味有点难闻,涌边淤积了大量冒着气泡的黑泥和垃圾。连日大雨后,东濠涌的水也变得又黄又脏。东濠涌有一条小支涌——新河浦,居民更形象称之为“臭涌”,站在横跨于淅河浦之上的洪恩桥上,涌中不时漂来死老鼠、生活垃圾等等,涌边排污口汩汩地吐着污水。

流溪河,自北向西孕育了大半个广州,是广州的水源地之一,也曾是“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所在地。在从化上游段,流溪河水质看来不错,但越往下走,河水越来越差。沿途一些支涌源源不断地向河里排入黑水,河边还存在不少废水排污口,非法养猪场养殖废水通过小沟渠直排入河。据环保部门监测,流溪河出从化市时是Ⅲ类,到中下游已变为劣Ⅴ类。

在珠江前航道广州大桥段和中山大学段,虽然经过连日的大雨冲刷,但江水还是明显发浑并且带着些腥臭味,江面还漂流着大量的水浮莲。

此外,记者接连走访了新市涌、白坭河、新街河、大陵河、白海面涌、花地涌,这些地方的水同样都是发黑发臭。赤岗涌、猎德涌、杨箕涌、大沙河水质也不尽人意。

“三大源头”导致污染

是什么导致了广州水质污染出现较大反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污染的“三大源头”。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是流域污染的直接原因。白云区、花都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白云区直到2010年才建成第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区污水处理率仅为33%。市区则是污水管网不配套,河涌截污不完全,雨污不分流,一到大雨,大量污水溢流进入河涌。由于管网配套滞后,不少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抽取河水处理。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是流域污染的主要源头。谁能想到,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里,花都、白云、荔湾区芳村片的7357家企业中,居然很多是劳动密集、低端落后的纺织、食品、线路板企业,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量惊人。一些区域甚至还存在大量工艺简单、无牌无证的小作坊式工厂,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现象仍普遍存在。

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严重,也是流域污染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白云、花都共有养殖场近3000家、生猪近60万头。这些畜禽养殖场大部分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个别养猪场位于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体。

另外,上游来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监测表明,珠江西航道鸦岗断面30% 的污染物,来自佛山西南涌。

有效治水引人深思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水环境好坏是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好坏的综合体现。如何持续有效地改善水环境,引人深思。

治水需要突击战更要持久战。治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运动式”的治水可以带来一时成效,但水质的持续改善,有赖于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有赖于脚踏实地,务实苦干,否则终将前功尽弃。

治水需要陆地战更要水上战。治水不是绿化美化,根本在于水质改善,达到切实可行的水质目标。否则,再美的景色在黑水、臭水面前终归是无用的摆设,“民心工程”也会成为群众反感的“形象工程”。

治水需要阵地战更要全面战。要实现治标又治本,必须坚持科学谋划、推进精准治污;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源头治污;必须加快设施建设、推进工程治污;必须强化环境监管、实现铁腕治污。

治水需要局部战更要联合战。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环保、水务、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落实治水责任,还要流域上下协调,联合治污。

上一篇:日本痛痛病会在中国重现吗? 下一篇:放得开也要“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