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研究

时间:2022-02-09 04:38:21

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研究

摘 要: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而0~3岁时期是儿童教育的开端,而且家庭教育是此阶段教育的重点,本文就我国当下的家庭教育的情况,对0~3岁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养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养

0~3岁婴幼儿时期是脱离母体后第一个阶段,身体成长从不能独立行走到能够运用双手接触事物,从不会说话到能够进行简单的发音,心理状况也由懵懂状态慢慢与外界建立信任。因此,重视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积极探索父母和保育人员的有效教养方式,对于0~3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0~3岁儿童心理发育的评价

0~3岁儿童心理客观来说就是人脑的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些映像,换一种说法就是儿童心理的发育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一些心理反映就是大脑功能的反映。我们可以依据0~3岁儿童的大动作(如坐、立、走等)、精细动作(如抓握、手眼协调等)、语言、记忆、意志、个性等形式的活动来检查他们的心理发育情况。由于0~3岁的儿童主要以行为活动为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这些动作行为所体现出的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他们的心理发育。当然大部分3岁以后的儿童智力活动相较于行为活动会比较突出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进行评价。

二、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理念

(一)关爱身心,满足需求

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应该放在第一位,要积极的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的原则,对儿童进行关爱,用丰富的亲情满足儿童的心理成长需求,从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健康愉悦的发展,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以养为主,融教于养

对于婴幼儿来说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成长的基础,在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的同时,首先要把儿童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坚持教育与保育同时进行,让儿童在自然成长中做到教养合一,促进婴幼儿心理和生理共同的发展。

(三)关注发展,顺应天性

对于婴幼儿心理健康教养,需要全面关心、关注和关怀他们的成长历程。每个孩子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心理教养过程中对于每个孩子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应该要正确对待,要充分给婴幼儿创造经验获取的机会和搭建发展潜能的平台,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尊重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努力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中发展健康心理。

(四)因材施教,发掘潜能

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养研究,除了重视浅层次的身体发育和情感需求以外,对于不同婴幼儿的感知、运动、语言、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差异要进行仔细的观察,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机会,激发婴幼儿的潜能,为心理健康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0~3岁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策略

(一)创设舒适环境,提倡亲近自然

0~3岁婴幼儿对于环境有着极其敏感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养的过程中,需要打造舒适环境,让儿童在亲近自然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心理。主要措施如下:创设温度、适度、光线适宜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卫生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下进行活动,用丰富的亲情满足儿童的心理成长需求,让儿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并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

(二)创造沟通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0~3岁儿童随着身体慢慢的长大,能够具备一定的交流意识的时候,成人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在亲子沟通中,婴幼儿能够感受到成人对他的关爱、尊重,使婴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父母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婴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促进婴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有效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养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教养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要相信他们的实力,充分创造和利用有效资源培养他们的独立和自信。如: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杯子喝水,主动抓拿玩具,多给他们提供独立运动和自由运动的机会,让孩子推着儿童车或者扶着桌子慢慢行走,培养孩子自己洗手、洗脸、脱袜子等,还可以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图画书,进行亲子阅读,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从而满足儿童成长的各种需要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当然,满足儿童的需求并不是一味的溺爱,对于儿童不合理的需求要进行正确的制止和拒绝,并进行有效规范,保证儿童良好心理性格的形成。

四、结束语

总之,家庭教育在0~3岁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注意自己所采取的方式是否恰当,不要出现漠视溺爱等不良现象。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正确的赏罚办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应更好的学习,多与专业人员沟通,并且以身作则为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养形成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夏荣华,邓向红,李振华,郑凯军,黄惠娟,杨秀芳,陈敬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1)

[2]程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体系中的家长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徐小妮.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形式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城市研究 下一篇:论“见危不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