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纸染绣花工艺研究

时间:2022-02-09 02:09:23

布依族纸染绣花工艺研究

摘要:纸染绣花作为布依族独有的民族手工艺,现已濒临绝迹。文章通过对深入桐木岭村布依族村寨纸染绣花工艺的调查资料整理与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布依族纸染绣花工具与材料、制作工艺流程、审美文化等多方面展开探究,以此来填补布依族纸染绣花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理论研究空白,并以此唤起更多人对这一传统民族技艺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布依族;纸染绣花;棉纸捻条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志码:B

A Study on Paper Resist dyed Embroidery Technique of Buyi Nationality

Abstract: Paper resist dyed embroidery, a unique handcraft of China’s Buyi nationality,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tour to Tongmuling Village, a habitation of Buyi people and looking up relevant documents, the authors make an approach to the paper resist dyed embroidery technique fro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embroidery tools and materials, process and aesthetic culture. It supplies a gap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is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hereby arousing people’s attention to this unique traditional skill.

Key words: Buyi nationality; paper resist dyed embroidery; twisted paper strip

布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花溪区、安顺地区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生产力水平等铸就了这一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的形成。其中,作为布依族民族文化重要代表的织染绣花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已于2007年入选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阳市花溪区贵筑办事处桐木岭村上板桥组布依族村寨,年近古稀的潘秀华老人是目前已知的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工艺唯一传承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纸染绣花这一传统民族手工艺随着现代化染制业快速发展和冲击,知晓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人知之甚少,会制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为此,展开对布依族纸染绣花这一传统民族技艺的挖掘与抢救已迫在眉睫。

1 染绣材料

1.1 防染工具 ―― 棉纸

棉纸是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防染工具。所选棉纸并非以棉花为原材料纺制而成,而是以树皮、仙人掌等为原材料,利用古法造纸工艺,经过数十种工序制成,具有柔软而有韧性、纤维细长如棉的特点。这种采用古法造纸工艺而成的棉纸,在纸染绣花中可以有效地防止防染捻条的撕断。同时在棉纸的制作中加入了具有非常丰富植物胶汁的仙人掌为其原材料,不仅可以使纸张的光滑度增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纸张的强度,更使纸染绣花制作工序中在染液中多次长期浸染成为可能。

1.2 手工棉布

布依族手工织造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布依族传统染绣活动中多选择手工织造棉布,经弹棉、滚棉条、纺线、挽线、煮线、绕线、梳理、布经等多道工序完成整个布依棉布的织造。为防止扎线收紧外力使织物变形等问题的产生,进行纸染绣花所用的棉布应具有厚实硬挺、不易变形的特点。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手工棉布的织造在布依族村寨几乎已经绝迹,现今,多选择市面上卖的较为厚实的白坯布作为纸染绣花的基布。

1.3 染料

布依族发现有一种草“倒在水幽里,水变蓝茵茵”。便采来这种草沤于水缸,用来染布,称之为“觉”(布依语)。这种“觉”也正是蓝靛,由马蓝、寥蓝、木蓝等植物的茎、叶,经沤池、捞棵、打靛等多重工序制成。经过蓝靛染的面料耐洗耐晒,不易褪色,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同时,还能对挂草割引起的皮肤伤害以及虫咬烂疮等皮肤疾病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

2 纸染绣花制作工艺过程

2.1 绘制图案

将事先准备好的白棉布平铺在桌面上,用毛笔蘸取事先准备好的稀释过的墨汁,在白棉布上勾画出绣染纹样,熟练的工艺师可以信手拈来地刻画描绘,无需勾画草稿,就能够自然勾勒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染绣纹样。图案均绘制在白棉布的正面。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绘制图案中要根据最终所染作品颜色的深浅来调整绘制墨汁的稀释程度。如设计作品为淡染,绘制图案的墨汁尽可能稀释到仅在制作绣花环节中依稀可见为宜,这样才能使得最终作品清洗方便,避免绘制墨汁浮色对作品整理质量的影响。为此,为使最终作品效果不受墨液的影响,在平时进行纸染绣花图案的绘制环节,多选择将墨汁稀释到淡淡依稀可见的程度。

2.2 捻条制作

用于纸染绣花的捻条是指将事先准备好的棉纸用剪刀剪成宽度约为2.5 ~ 3 cm左右,长度则根据所绣纹样轮廓线长度而定,一般长于所绣纹样轮廓线长度,以防捻制过程中捻条长度不足,同时也为节约制作材料的长条棉纸,用手从棉纸条的一头开始以“S”形或“Z”形进行加捻制作。在加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棉条的抱合度,尽可能保持加捻棉纸条的紧度,避免太过松散,主要是为了在浸染环节中能更好地起到防染作用。为此,可以说在整个纸染绣花过程中,捻条的制作是关乎作品成败的重要环节。

2.3 加捻条绣花

将加捻的棉纸条沿着绣制图案线放置在白棉布的反面,然后从正面开始用针线沿着所绘纹样线将捻条包裹进行绕针绣花,最终所绣纹样为突出立体效果。其中,在整个加捻条绣花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棉纸捻条沿着纹样线完全绕针包裹在白棉布里,避免捻条在外面,也要保证包裹捻条与布面之间无缝隙,防止捻条在包裹棉布中松动变形,形成完全吻合的全包裹;同时也要注意把握绕针线的抽紧度,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疏密程度;一般要求尽可能地做到每根绣线都将捻条与包裹面料结实包裹扎住,防止滑动变形;线与线的疏密度则要求保持短线条近距离细密绕针绣,相邻两针距约为0.2 cm。这样绣出来的样品才不至于在后面浸染环节出现滚条松动、防染处被染等,同时也能使最终成品呈现出规则优美的线条。整个制作过程与扎染中的绕针缝扎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通过绕针缝纫,缝后拉紧。不同的是布依族纸染绣花的绕针绣花中加入了防染捻条,染出的斜短线条线纹更加清晰。在整个过程中,线的抽紧度及密度直接影响最终纹样的成形度,所以在制作中强调力求将每条绣花线都抽紧到最大程度,以保证最终设计成品的质量。

2.4 浸染

布依族纸染绣花浸染与布依族枫香染染制工艺基本相同,均为低温靛蓝染。先将扎好的绣花布用线穿成若干段,将其悬挂在染缸表面横搭的木条上,让待染绣花布完全充分地浸泡在靛蓝染液中,染液的浓淡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制;同时染制颜色的深浅也可以通过浸染时间长短与次数变化来控制。在染制过程中,要将染制绣花布在浸泡一定时间后在阴凉环节下使其充分氧化再放入染缸浸染,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着色;整个步骤反复多次;其中,为了提升染色的牢固度,在后面的浸染前布依族人在浸染的布上刷上豆浆,最终得到想要的色彩。

2.5 后处理

织物经捆扎染色,需先用清水对染色完成的织物进行冲洗;待拆除抽紧绣花纱线之后,再进行水洗以漂去浮色,挤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现多为挤干水分趁湿直接烫平,所染织物色彩才能显得艳丽而富有光泽。

3 造型纹样及审美

3.1 纹样与载体

布依族纸染绣花图案多为即兴发挥而作,纹样整体造型形象生动。具象造型是布依族纸染绣花纹样的主要艺术形式,即对自然生活的物象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形态变化丰富,流畅自然;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蝴蝶、鱼等为主,配以六角结、八角结、水纹等,整体给人以构图饱满、装饰纹样自由舒展的特点。在布依族人的生活中,背扇、床单、被面、枕巾等日常用品是纸染绣花的载体(图 1)。

3.2 自然的色彩

布依族人对蓝色有着独特的偏好。其传统纸染绣花的色彩多以深蓝、浅蓝、白色为基调,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布依族纸染绣花颜色的选择与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审美心态、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大自然赐予的蓝靛为其染色提供了物质保障,蓝白色彩的搭配组合给人以清晰淡雅之感,不仅体现出布依族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艺术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他们低调、扎实、耐劳的民族个性的具体表现。

3.3 审美文化

布依族作为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古老民族,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布依族追求生命和谐美的审美文化核心。他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这种审美文化在其建筑、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如居住在黔中地区布依族人居住的石板房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取材,从基石到盖房所用的材料均为石材,给人以造型简洁、古朴自然之感,同时在其结构设计中也强调视野的开阔,亲近自然。同样,依山傍水的居住环境,使其熟知鱼的繁殖过程与习性,并将其作为图腾崇拜物进行抽象成菱形纹、三角纹应用在其染织品、服饰、器物上。所有这些都是布依族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生命与个体生命“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体现。

4 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布依族纸染绣花这一独特的传统民族手工艺是布依族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布依族历史内涵与独特的审美文化,是宝贵的民族艺术遗产。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布依族纸染绣花这一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也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走向衰亡。为此,当务之急是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纸染绣花这一布依族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得以保存与发展,实现布依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黎汝标.布依族纺织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8(4):168-172.

[2] 覃亚双.布依族蜡染尚蓝心理研究 ――基于贵州省镇宁县石头寨的调查[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3] 王科本.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及其纹样造型的意蕴探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4):17-19.

[4]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论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 江冬梅.和谐的生命之歌――贵州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J].艺术百家,2011,123(7):30-32.

上一篇: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吕祥森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