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告草案遭质疑

时间:2022-02-08 08:48:20

新报告草案遭质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9月27日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新报告,与2007年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这次报道更加确定了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共同创建的一个政府间机构,每6年出版一次评估报告,其报告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科学基础。

9月27日的这份报告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简称“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四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剩下的研究将在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人类祸首论可信度达95%

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学家强化证实人类对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包括海洋变暖、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报告指出这一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达95%。这个确定性比以往报告中的数字更高,2007年第四次报告的确定性为90%。

报告负责人之一托马斯·斯托克声称“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很多全球变暖的影响不仅会继续还会加速扩展。

二氧化碳排放引气候变暖毋庸置疑

根据IPCC报告,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超过在冰芯中测到的过去80万年的二氧化碳浓度。自前工业时代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已增加了40%,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排放,其次来自土地的开发利用。

1880年到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摄氏度;2003年到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年到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摄氏度。科学家提醒,如果没有积极有效措施,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摄氏度。

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和国际事务教授迈克尔·奥本海默表示:“最重要的信息是地球在明显变热,大部分升温是由人类导致的,而这种升温会继续。但各国政府对避免2度阈值采取的措施很少。”(2度阈值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专业词汇”。2010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所能忍受的最高升温限度,也就是2度阈值。)

报告同时强调极端天气灾害的影响

据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未来强降雨的强度和密度都将会上升,而部分地区也会经历更加严重和频繁的旱灾,4级到5级的热带风暴的频率也会增加。

国际环境和发展学会负责人卡米拉·托尔敏表示:气候模型还不能预测局部或地区气候的变化。但很多人清楚地感觉到这一年的天气是如何的糟糕,很多人感到身体虚弱。

反对的声音:

二氧化碳没那么可怕

IPCC评估报告新的草案发表前后,科学界发出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认为二氧化碳对温度的影响没有那么大,IPCC的研究方法和精准性也是他们质疑的重点。

德国气候学家汉斯·冯·斯托奇在接受《明镜》采访时谈道:“目前人类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值还在加速提高,按照现有的气候变化模型,近10年来,气温应该升高0.25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15年来,气温仅提高了0.06度。”

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威廉·哈普发文,称IPCC 及其支持者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妖魔化。

英国《每日电讯》9月30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理查德·林德森博士抨击IPCC是“可笑的语无伦次”。他指出IPCC在增加自己报告确定性的同时有意忽略了研究模型与实际数据间的不吻合,特别是近17年数据的确是更让人质疑IPCC报告的严谨性。林德森博士指出气温在过去的17年中并没有升高,IPCC报告忽视这一事实而攻击人类的活动是受到了政治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没有紧密联系

更大的质疑来自草案发表前10天,一群由50名各国科学家组成的“非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NIPCC) ”发表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没有紧密联系的报告。这份报告对IPCC的报告提出两点质疑:首先,没有实质证据证明气候变暖的“2度阈值”会对地球的生态或环境构成威胁。其次,没有可信证据证实气候变化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份长达1200页的“反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对联合国的这份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质疑,例如,“反对研究报告”指出IPCC报告中二氧化碳对大气的影响的计算模型远远高于实际,他们忽略了成千上万的证据显示大气对二氧化碳的感应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再比如IPCC报告提到二十世纪中两极的气温升高比地球其他地区快,但“反对研究报告”指出东南极洲的冰层比自1950年代起一直在变冷。

“反对研究报告”承认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确造成了一定的温室效应,但他们认为没有数据表明在工业革命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现在,所以IPCC的结论并不可靠。

中立方:

气候演变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德国伯尔尼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保持不增加“2度”,仅仅是人类应该达到的第一个气候目标,我们应该加入更多的目标:如控制大洋酸化等,才能让地球的环境得以平衡发展。而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球系统模型还难以达到大规模精准统计计算的标准。研究者们还希望未来加入高温、洪水等极端气候条件的考量,但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尚难以实现如此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型演算。

冯·斯托奇说对这种IPCC的报告和其反对声音的争论感到忧心。他说科技的发展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把极端气候条件简单地归咎于气候变暖,这或许是一种偷懒的行为。而仅因为气温没有增加,就松一口气,也是一种推卸。

伦敦国王学院气候与文化学教授迈克·休姆认为实施减轻气候变化危害的政策之所以存在困难,并不是因为科学知识不足。使大众相信人类“极有可能”(95%),而非“很有可能”(90%)——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不能改变环境政策制定的政治问题。困难来自于风险涉及的利益群体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各不相同。只有政治策略不再受限于全球要达成一致,上述困难才能得以解决。也许正如他所说:“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务实的气候变化政策,而非更权威的科学。”■

IPCC评估报告新的草案发表前后,科学界发出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

上一篇: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六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什么在阻碍中国获得科学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