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

时间:2022-02-08 06:03:47

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

摘 要:在PICC置管过程中,如护理技术不稳定,操作不当,会造成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不必要护患纠纷发生的机会。因此,为了减少PICC置管造成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强化学习PICC置管技术,加强培训与操作流程的学习;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穿刺成功率,更好地应用PICC置管技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 并发症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73-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等。1996年BD公司将PICC技术引入中国,在各级医院得到推广。PICC置管术技术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长期留置可引起并发症。因此,PICC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工作。

1 静脉炎

1.1 发生原因

置管部位初期较为频繁的活动,肌肉挤压血管,损伤静脉内膜;输液速度过快或穿刺次数过多会损伤静脉瓣,以上因素可致静脉炎的发生,多见于置管后1周内的患者。

1.2 护理管理

穿刺前选择合适的导管和静脉;置管时动作轻柔,尽量缓慢放入导管,避免反复穿刺插管损伤血管内膜;局部涂抹喜疗妥适当按摩,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融解系统而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酶和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发挥抗炎作用;穿刺材质应选用硅胶材质的PICC管。

静脉炎发生后,应暂停使用PICC管,抬高患者肢体避免其乱动,3~4次/d热敷,如效果不佳应立即拔管。如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应无条件拔管,行溶栓治疗。非血栓性静脉炎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导管,然后再用酒精进行彻底消毒。

静脉炎患者可采用物理、中医和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95%酒精和50%硫酸镁局部交替湿敷,3次/d;用200 g芒硝和10 g冰片拌匀入袋,沿穿刺点上方顺PICC导管走向放置局部外敷,每日换药1次,如患处在5 cm以上,须在换药前用生理盐水棉球局部清洁皮肤;还可用四黄膏涂抹或用四黄水蜜外敷、丹参注射液湿敷等处理。如中医治疗5 d后症状仍未缓解,应考虑拔管。也可对红肿热痛患者用喜疗妥加百对邦交替涂抹。

2 送管困难

2.1 发生原因

患者血管太过狭窄,心理紧张使血管出现痉挛,不正确使静脉瓣受阻,这些自身因素会造成送管困难;送管困难还与护士的技术水平有关,如患者的血管被穿刺多次造成静脉现状不佳。

2.2 护理管理

要选准与静脉相符的导管型号,型号不符严禁使用。在送管过程中如出现受阻现象则应先退出1~2 cm导管再行推入。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与其进行交谈与沟通,以放松和缓解其情绪;保持良好,以利于穿刺,避免不当造成失误。

3 导管堵塞

3.1 发生原因

导管堵塞与血液返流、药物积淀等因素有关:管内脂类物质与药物出现沉积;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管出现扭曲或打折变形;在采血或输血后没有及时冲洗干净。

3.2 护理管理

预防性护理:(1)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2)根据药物性质与浓度合理调节滴速,间歇输入高渗和等渗液体,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每次输液完毕合理应用封管技术。PICC导管堵管的堵塞物含有多肽结构的特征吸收峰,加大生理盐水冲管的用量和控制pH值可预防导管堵塞。常规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在每次输液前后用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尤其是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效果好。如出现连续输液情况,0.9%氯化钠溶液冲管至少每12小时1次。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目前多采用脉冲式SAS封管法。

对已经发生的导管堵塞,护士要找出堵管原因,切忌不要暴力冲管,否则易使导管破裂或栓塞。对患者前臂屈曲、PICC敷贴松脱等外源性因素造成的堵塞,应解除扭曲打折;如为内源性因素所致,可进行静脉回抽、尿激酶通管等处理方法。如输液不畅,则末端孔及时顶到血管壁的位置;如在穿刺前发生导管堵塞,则清理干净导管后再行穿刺;如患者已发生导管堵塞,则应立即拔出导管,并用加压包扎穿刺点。

4 穿刺失败

4.1 发生原因

护士的操作技术高低是造成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操作环境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重要因素,患者本身的原因即患者的血管缺乏弹性,护士难以完成操作也可导致穿刺失败。

4.2 护理管理

穿刺失败可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身心痛苦,护士应着力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首先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置管前逐一交待清楚置管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可能放松地配合护士穿刺;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给患者以安全感。

5 导管脱出

5.1 发生原因

患者活动太过频繁,导管本身尚未固定好,医护人员在更换贴膜时存有瑕疵等。导管固定不当方面,作为护理人员应增强责任心,不断加强观察与巡视,检查贴膜是否牢固,预防由于贴膜不牢或血液外渗造成导管脱出;关于患者过度频繁活动,应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阐述导管置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谨遵医嘱,防止人为因素造成导管脱出。

5.2 护理管理

一旦发现导管脱出就马上停止使用,避免出现意外。对于导管脱出患者,首先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解释,让患者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和应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严格遵从医生医嘱,不能过量或过于频繁的活动,避免出现因人为因素造成导管脱出;护士应谨慎更换敷料,避免因不正确的操作造成导管脱出。如果出现导管外脱,则应及时记录外脱长度,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是否还处于上腔静脉中,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需要拔管。

6 导管感染

6.1 发生原因

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病人免疫力低、操作者未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良、护理不良、洗手不彻底引起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硬结、分泌物可致感染。如有不明原因发热或血象升高应高度考虑导管相关感染。

6.2 护理管理

认真选择导管,严格无菌技术,置管期间注意加强导管维护,定时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并更换敷料贴,在非快速滴注r,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专职护理人员置管和维护,加强训,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护士进行置管和日常维护,能够有效降低PICC感染发生。因此,专业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至关重要。

PICC置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能较好保护血管,有效减轻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相应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但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如护理技术不稳定,操作不当,会造成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发生的机会。因此,为了减少PICC置管造成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强化学习PICC置管技术,加强培训与操作流程的学习;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穿刺成功率,更好地应用PICC置管技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单守勤,牟翔.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127-129.

[2]戴娟,高洁.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721-1723.

[3]王丽,王亚丽,徐倩,等.实体肿瘤与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差异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2):132-136.

[4]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等.护患一体化护理对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91-2193.

上一篇:提高校园网可靠性的思考与解决 下一篇:加强人文关怀,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