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2-02-08 03:40:37

南昌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摘要 南昌县是水稻病虫害的常发区,发生种类繁多,近年危害趋于严重。介绍了南昌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措施;江西南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30-02

南昌县是水稻病虫害常发区,发生种类繁多,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为主。近年受水稻品种抗性、害虫抗药性、气象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影响,南昌县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趋于严重。为科学指导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其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生规律

1.1 稻瘟病

农民称其为“禾发瘟”“吊颈瘟”,只要条件适宜,极易暴发成灾。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节瘟、穗颈瘟、苗瘟、叶枕瘟、叶瘟、谷粒瘟、枝梗瘟等。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稻瘟病的发生与肥水管理、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关系密切,偏施迟施氮肥、破口至齐穗期连续阴雨3 d以上、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有利于稻瘟病发生与流行。

1.2 纹枯病

南昌县是纹枯病的重发区。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稻株受害后,秕谷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喜高温高湿,夏秋雨水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稻田施用氮肥过多、水稻栽插密度过大、连年重茬种植、连续灌深水对病害发生十分有利。

1.3 稻曲病

稻曲病为中晚稻穗期重要病害。稻穗染病后,不仅造成结实率、千粒重下降,还会因病菌附着于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品质。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粒上越冬,水稻抽穗前后,遇适温、多雨的天气会诱发并加重病害发生。

1.4 恶苗病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是危害水稻地上部一种系统染的病害。带菌种子是此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浸种过程中,病种上的病菌可污染无病种子,提高种子的带菌率。药剂浸种不彻底、拔秧移栽、长期深灌的田块发病较重。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恶性病毒病,具有流行风险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传毒媒介主要是白背飞虱。典型发病症状为叶色深绿、植株矮缩,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1.6 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以幼虫钻蛀稻株为害,在分蘖期造成枯鞘、枯心苗,穗期可造成虫伤株、枯孕穗、白穗。以老熟幼虫在茭白遗株、杂草、稻桩、稻草等寄主的茎秆内越冬。南昌县年发生完整的3代,不完整的4代。第1代为害早稻分蘖期,第2代主要对迟熟早稻穗期、中稻分蘖期、晚稻秧苗期造成为害,第3代对中晚稻分蘖期造成为害,第4代为害中晚稻穗期。

1.7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群众习惯称为卷叶虫。 以幼虫卷苞为害水稻叶片造成白叶,破坏光合作用,导致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加,尤以抽穗至灌浆期剑叶被害时对产量影响最大。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南昌县年发生5代。第1代成虫近年迁入数量少、幼虫对早稻分蘖期为害较轻,第2代主要对早稻穗期为害,第3代为害早栽晚稻及中稻分蘖期,第4代对晚稻分蘖期、中稻穗期为害,第5代为害中晚稻穗期。

1.8 稻飞虱

南昌县早稻及中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中晚稻中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为害盛期在水稻拔节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群集于稻株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孕穗期受害,叶片发黄,甚至不能抽穗;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重下降,瘪谷增加,严重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齐泥瘫倒,并加重纹枯病、菌核病发生。除以上危害外,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等天气条件有利其发生。

2 防控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栽培抗性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坚决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对稻曲病、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等病虫抗(耐)性较好的水稻品种[1]。二是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是控制病害发生的关键措施。不在病田及附近田块留种,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三是妥善处理稻草。稻草为稻瘟病、恶苗病等病害的初侵染源之一,也是二化螟越冬的重要场所。妥善处理稻草,不宜堆放于田边地头,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的覆盖物及捆秧把,以减少病虫发生基数[2]。四是稻田耕沤治螟。3月底前耕沤完冬闲田、已收冬作物田,耕后灌水闷浸5~7 d,杀灭越冬二化螟幼虫及蛹;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减少虫源。五是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适当增施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科学灌溉,严防长期深灌或脱水干旱[3]。通过提高稻株的抗逆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虫发生危害。

2.2 物理防治

一是灯光诱杀。利用灯光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的成虫。以村组为单位,集中连片实施,每2~3 hm2稻田安装1盏杀虫灯,于害虫成虫发生期每天夜间开灯[4]。二是人工拔除病株。做好田间调查,结合施肥等农事活动,发现恶苗病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稻田销毁,避免病菌传播,防止再侵染。

2.3 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利用天敌。采取田埂种豆及芝麻等作物,有效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绿盲蝽等天敌。二是性诱剂诱杀。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蛾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见期,稻田挂放诱捕器15个/hm2,诱捕器高出水稻10 cm,内置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1个,诱芯30 d左右需更换1次。集中连片实施,诱杀雄虫。三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或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25~375 g/hm2防治稻瘟病,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750 g/hm2,或40%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900 g/hm2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生物农药应当比化学农药提前2~3 d使用[5]。

2.4 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药剂处理。中晚稻种子先用25%咪鲜胺乳油2 500倍液浸种24 h,催芽破胸后,再按每1 kg种子(以干种子计重)用60%吡虫啉悬浮剂3~5 g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g拌芽谷,预防秧苗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稻蓟马。早稻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2 500倍液浸种24~48 h,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二是一叶一心期预防病毒病。中晚稻秧田一叶一心期喷施防飞虱和抗病毒药剂,可喷施2%宁南霉素水剂3 000 mL/h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和10%醚菊酯悬浮剂750 mL/hm2。三是秧田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在秧苗抛(移)栽前2~3 d喷施送嫁药,早稻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mL/hm2或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75~450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900 g/hm2,预防二化螟和稻瘟病;中晚稻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900 g/hm2,预防二化螟、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四是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防治多种病虫的药剂混合1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中晚稻重点防治纹枯病、穗瘟、二化螟、稻飞虱,早稻重点防治穗瘟、纹枯病、稻飞虱,并根据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五是高效对路农药防治病虫。大力推广高含量、高活性、高防效、低污染、低残留、低毒性的“三高三低”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稻瘟灵乳油1 500 mL/hm2。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秧田或本田初期,用2%宁南霉素水剂3 000 mL/hm2(抗病毒)+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10%醚菊酯悬浮剂750 mL/hm2(防飞虱)。防治纹枯病或预防稻曲病,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25~300 mL/hm2,或12.5%氟环唑悬浮剂450~750 mL/hm2。防治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75~525 g/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防治稻飞虱,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

3 参考文献

[1] 冯新平.东源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86-88.

[2] 冯庆明.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1):28.

[3] 刘敬宗.杂交水稻制种区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办法[J].四川农业科技,2012(5):37-38.

[4] 徐红梅,罗伟景.东源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5):57-59.

[5] 邢红雨.水稻中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4):147-148.

上一篇:江蔬一号丝瓜在金华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太子参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