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毛榛灌丛结构特性及生态利用

时间:2022-02-08 01:30:02

辽西地区毛榛灌丛结构特性及生态利用

摘要:指出了辽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华北植物区系向长白和蒙古植物区系过渡地带,一些条件适宜地块自然生长一些片状毛榛灌丛。通过对灌丛进行调查,掌握林分结构及生长状况,根据毛榛的生态特性,探讨了保护和生态利用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西;毛榛;调查;生态评价; 生态利用

中图分类号:S718.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6802

1辽西地区气候植被特征

1.1气候特征

辽西地区包括锦州、朝阳、阜新等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南部属半湿润区,北部属半干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40.6 mm,且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蒸发量为1974.3 mm,森林覆盖率69.6%。

1.2植被特征

在南部的半湿润区域,分布着大批天然次生林。一些条件适宜地块自然生长一些片状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灌丛,掌握其生态特性,探索林分演替规律、进行生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毛榛灌丛的调查与结果整理

2014年,林业技术人员对大河北镇石洞沟四道洼天然毛榛灌丛进行调查,经整理后,结果如下。

2.1环境因子

调查地块位于大河北镇石洞沟村清河四道洼,小班面积4.2 hm2,海拔980 m,西北坡,阴坡,土层厚度5~30 cm,郁闭度0.9,上坡位,坡度35°,立地条件较差。

2.2灌木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在四角和中心机械量取5块5 m×5 m见方面积,调查记录灌木树种、盖度、高度等,整理记录结果见下表1。

3毛榛的生态特性评价

毛榛,桦木科榛属灌木,高2~4 m,丛生,多分枝。4~5月先叶开花,8~9月果实成熟。产于山西、四川北部等广大地区,常见于海拔400~1500 m的山坡,在辽宁西部分布为灌木优势种,也见于杂木林及油松林下。毛榛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坡地及丘陵优良的保持水土灌木树种,种子含油50%~60%,可榨油供食用,种仁入药,

3.1先锋树种

毛榛灌丛生长的地块,均为阴坡或半阴坡,立地条件较差,多年来,因某些生长条件适宜,由裸地或灌木林演替成以毛榛为主的灌丛群落,毛榛成为原始建群种和先锋树种,是影响改善小区域环境的主导因子,这种超强的裸地适应特性,对大面积阴坡、土层瘠薄地块的植被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2群落演替的过渡性

从调查结果看,毛榛总株数9040株Mhm2,占调查总株数的49.8%,毛榛为本群落的主导因子;其它种如五角枫(Acer truncatum Bunge)、糠椴(Tilia mandschurica Rupr.er Maxim.)、暴马子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 Hara var. amurensis (Rupr.) J. S. Pringle)、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几种树种总数为3360株Mhm2,有些树种的平均高度于毛榛相同,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这一组乔木会逐渐高出毛榛,并使树冠逐渐扩大,在阳光照射上,占具优势,使乔木树冠下灌木因缺乏阳光而抑制生长,并逐渐演替为以五角枫、糠椴为主的次生林。

3.3经济效益低

毛榛灌丛郁闭度0.9,多年的自然生长,有部分结果,产量较低,采收效益较低。

4保护恢复措施及生态应用

4.1封育措施

在辽西南部或自然环境相似地块,采取封育措施,利用毛榛灌丛先锋树种的特性,促进毛榛在阴坡或半阴坡立地条件恶劣的地块天然生长,成为毛榛灌丛植被群落的建群种,实现由灌草丛到灌树丛植被群落的演替。

4.2群落自然演替进程与保护

由毛榛生态特性决定,作为群落主导因子,在自然演替进程中,毛榛灌丛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一个或几个生理期内,必然经历毛榛的生长、繁茂、逐渐衰退的过程,取代群落的主导因子逐渐衍变成为五角枫、糠椴等,并向更高群落演化发展。

毛榛灌丛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群落主导因子的更新、向顶极群落演替的过程是可逆的,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演替将停滞或发生逆向演替,辽西南部的天然次生林,是由半个世纪以来的封山育林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如果天然林被破坏,所产生的生态影响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恢复时间。

4.3经济开发

对一些立地条件适宜的灌丛,采取平茬措施,达到壮枝、壮芽,促进结果,次年要短截徒长枝、强旺枝、超长枝,芽饱满、长短适中的健壮枝留作结果母枝;5~6月进行疏枝,对于过密的徒长枝、细弱枝要适当疏除,疏枝量不超过总枝量的20%;及时除萌蘖,基部萌发的萌蘖都要及时除掉,能减少树体生长和产量形成。

4.4生物多样性保护

天然毛榛灌丛,是影响本群落的主导因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檗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也为一些珍稀草本植物生长提供了保障,毛榛的生长,对群落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菊春.辽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许志刚.实现辽西北小城镇绿化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防护林科技,2014(4).

[3]刘洪伟,白瑞兴,魏金杰.凌源野皂荚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与资源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3).

[4]高大鹏,常立儒,谢敏.辽西地区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浅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3(3).

[5]陈煜.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6).

上一篇: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 下一篇:特性参数在煤化工煤粉爆炸事故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