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的几种重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22-02-08 04:50:51

摘 要:随着良种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广西桉树有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褐斑病等几种重要病害。在防治上应着重于育苗管理、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营林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桉树;重要病害;综合防治

桉树在广西已有一百年以上的栽种历史,过去极少出现导致严重灾害的病害。近年以来,随着良种桉的引进以及无性繁殖的大力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病害问题愈显突出。某年我们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合作,对广西主要桉树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联合考察。近几年又重点对一些重要的病害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一、几种重要的桉树病害

1.桉树青枯病

由茄青枯假单胞杆菌(Psettdonznnas)n( snlanacearcrnz Simth )引起的桉树青枯病,是广西桉树生产上近年出现的一种严重病害。据某年调查,来宾县、维都林场、东门林场、高峰林场有零星发生。某年在桉树的主要种植区出现了严重的青枯病,其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损失大,是历年来所没有过的。象州县石龙镇大蒙林场营造的速生丰产林,连片发生青枯病 33.33 h m,发病严重的林地发病率高达 38 %。某年钦廉林场营造桉 树560-9 hm2,发生青枯病208.5hm2,其中石湾分场 11.5hm2普遍发病,严重的地段发病率达 99 %,枯死植株达 28,1 %。

值得注意的是桉树苗圃也有青枯病发生,而用发病苗圃所提供的扦插母苗进行扦插育苗,使一些苗圃出现了较严重的青枯病。

桉树的苗木、幼树、大树均可发病,但大多发生在1~3a生的幼林中。典型症状表现为地上大部分或整株的枝、叶几天内失水萎蔫,失去正常光泽,但叶片仍保持青绿,稍卷曲而不易脱落,短期内植株枯死。根全部或部分变褐色,并伴有水渍的特殊臭味,剖其根可见木质部的横切面上有细菌菌脓溢出。青枯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感病的木本植物主要有桑、木麻黄、油橄榄、蝴蝶果、油茶、小叶榕、黄杨等多种树木。在广西感病的桉树种有:尾叶桉(Eztca妙puts urophylla)、巨尾桉(E・grandis X E・urophlla)、尾巨桉(E・ztrophlla X E・grandis)、巨桉(E・grandis)、柳桉(E・sal igna)、柠檬桉(E・citriodora)、刚果桉(E・ALA)、雷林桉(E・leichow)、赤桉(E・can:aldztlensis)。南宁地、市、柳州地、市、玉林地区及钦州、北海市等地发病较严重。

桉树青枯病的发病高峰期为5~9月高温高湿季节。苗木或营养土带菌是大面积幼林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病害与桉树种抗性、苗木繁育方式、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均有相关关系。

2.桉树焦枯病

该病由帚梗柱枝菌(Cylindrocladi:cmqzcinqcceseptatccm Figueredo, Cylindrocladiumscnparitt}rt Morgan)引起,是近年出现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危害树苗和幼树的枝、叶,引起叶枯、枝枯或顶枯,幼树的叶子大量焦枯脱落,甚至整株枯死。某年调查时,只发现在部分桉幼林中有轻度发生,某年以来,钦州、合浦、来宾、南宁、武宣、扶绥、浦北、宜州等县(市)已普遍发生,部分幼林严重受害,成片树叶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如某年东门林场品比试验林发病率100,感病程度达 级、N级的占80%;个别品系达V级,植株枯死率80% (根据调查时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桉焦枯病的分级标准定为I一V级。I级:健康株或下部个别叶片有少量病斑;B级:1/3以下基部叶片有病斑; 级:1/3一1/2下部叶片有病斑,部分小枝干枯;N 1/2以上叶片有大量病斑,并大量落叶,小枝干枯;V级:全株叶基本落完,或整株枯死。)

桉苗亦发生较严重的焦枯病。树种有:尾叶桉、刚果桉、雷林桉感病的桉、尾巨桉、巨桉、巨尾桉、柳窿桉(Esalzgtta X E二哪a)、柠檬桉、大叶桉(E・rnbzzsta)、窿缘桉(E・exserta)等。

C・qainquese ptatum和C・scoparittm均可引起焦枯病,在苗木中,同一病株可同时存在两种病原菌。C・quinqzteseptatttm多在幼林和苗圃中造成严重的危害。C " scoparium多危害苗木,幼林受害较轻。

焦枯病主要发生于6~9月高温多雨季节。病害从植株下部枝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大量落叶的植株一般仍可荫发新叶,但叶片细小,严重影响当年以及翌年的生长量。不同的桉树种,或同种桉的各品种或无性系之间对焦枯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病害与种植密度、立地条件、坡向坡位、树龄、树势均有一定的关系,种植密度大,土壤板结,低洼积水,背风山坡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高温季节在荫棚内育苗,由于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甚至造成成片苗木枯死。

3.桉苗灰霉病

由灰葡萄袍菌(Botrytis citterea Pers. )引起的灰霉病,是桉树苗期一种严重的病害。实生苗和扦插苗均可发病,一般发病率为20写左右,严重者达80%一100,甚至种子在催芽阶段和刚出土的幼苗都会感病。感病的种子霉烂。如柳州市长扩苗圃于某年,在温室内以桉树种子催芽,刚出土就严重感病,部分土壤上布满了菌丝。

该病传染力强,可引起种芽腐烂、幼苗拌倒、枝叶腐烂等多种症状。当种植密集的幼苗2^-3cm高时,病害表现在植株顶部幼叶,尤其是覆盖薄膜的幼苗。扦插苗则多表现为下部叶片先感病,或是茎部感病。感病的苗木嫩叶、嫩茎早期病斑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后期溃烂、失绿变灰褐色枯死。病斑不规则,贴在一起的叶子最易感病、传染。尾叶桉、巨尾桉、巨桉、尾巨桉、柳桉、柠檬桉均可感病。此病在柳州市、钦州市、东门林场等地均有发生。1992年桂南因灰霉病损失苗木达100万株。

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可危害多种作物和苗木。冬春低温阴雨是其发病高峰期,尤其是冬春育苗使用塑料膜覆盖的苗床,在晴天升温时,如不及时揭盖通风排湿,会诱发灰霉病大发生。地势低洼易积水,苗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的苗圃发病重。以狈吐枝扦插繁苗用的插枝,其叶片上有伤口,如消毒不严,遇上低温高湿,灰霉病常严重发生。

4.桉苗茎腐病

茎腐病危害多种桉树种的幼苗,造成苗木枯死,是一种重要的苗期病害。催病的桉苗在离地面0. 5-V lcm的茎上,先出现不明显的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黑褐色斑块,扩展至茎部一周后,引起茎部腐烂,病部组织下陷,叶子调萎干枯,直至整株苗木枯死。此病在钦州、扶绥有发生。钦州林科所苗圃曾造成过严重的危害。

病原菌为菜豆壳球抱菌Macro phominaphasedi (Maubl.)Ashby,其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多种农作物以及针、阔叶树的苗木,引起严重的茎腐病。此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能在受病组织和土壤中形成菌核。高温高湿有利于茎腐病的流行;苗木过密,幼嫩的苗木茎部极易感病;大棚育苗或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发病率显著增高;

5.桉树褐斑病

由桉盾壳霉( Cnninthyriumkallangurense Sutton et Alcorn)引起的桉树褐斑病,为害桉树的苗木和幼树。病害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为灰绿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上有许多小黑点,叶面病斑出现轮纹。病斑扩大后常造成叶片的1/3或1/2以上枯死。催病严重的植株大量落叶,对桉树生长影响较大。

褐斑病在广西的桉树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尾叶桉、巨桉、巨尾桉、尾巨桉、赤桉、雷林桉、刚果桉、窿缘桉、大叶桉、柳桉、野桉(E・rudis)、广西野桉(E・Kirtoniana ) ,托里桉(E・torelliana)等。

在同一片桉树林中,常同时发生焦枯病与褐斑病。据某年调查,在合浦县乌家镇某年种植的桉树品种对比试验林中,有的无性系发生严重的褐斑病,致使大量叶子干枯脱落。天气干旱,土壤瘩薄,植株生长不良,病害发生严重。褐斑病在苗圃中也有发生,但未见有严重危害的情况。

二、防治意见

对上述几种桉树的重要病害,应实施综合防治,主要的措施包括:

(1)从种苗开始重视病害的预防与除治。桉树青枯病、焦枯病、褐斑病在苗圃就有发生,用带病苗木造林,是新造林地病害发生、传播的直接原因。灰霉病、茎腐病在苗圃常使育苗生产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在育苗阶段对苗圃实行科学管理,防止病害发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除了严格实行种子、营养土、容器、工具、育苗场地消毒外,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措施,如高架育苗等培育出无病虫的良种壮苗供生产使用。出圃的苗木要严格实施检疫,避免病菌随苗木带到新造林地。

(2)选育抗病品种。桉树不同的品种、无性系.对青枯病、焦枯病的感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一部分巨尾桉、刚果12号桉、尾巨桉、雷林1号桉的无性系,对青枯病有较强的抗性,近几年在生产上种植较多的无性系B1、C1、C2、D1,则高度感病;不同种的桉树对焦枯病的感病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尾巨桉无性系具有较强的抗病力,而美国佛罗里达桉最为感病。在选育桉树优良品种时,应将抗病性作为重要因子,淘汰高度感病品种,选育抗病性、抗逆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的优良品种,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3)通过营林措施,改善林间小环境,使其利于桉树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如注意合理的造林密度,适当地修剪下部枝条,以利于预防焦枯病的发生。清除病株、病枝叶,减少侵染来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发病的幼林可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上一篇:论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下一篇:关于园林施工养护管理的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