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节能案例设计分析

时间:2022-02-07 09:42:10

地源热泵节能案例设计分析

摘要: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超过三成,建筑节能理念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势必得到深入贯彻,本文将论述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原理,并通过实例解读地源热泵项目的具体设计方法,对建筑节能产生深远意义。

关键词:地源热泵;建筑节能;案例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等电力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中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20亿m2。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建筑节能服务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国建筑节能目标为实现节约标准煤1.01亿t,减少CO2气体排放4亿多t;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46亿m2,其中,新建建筑达到15.92亿m2,既有建筑改造达到5.54亿m2。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20亿m2,据调查,一般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20~60kW•h电,是城镇住宅的2倍;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70~300kW•h,是城镇住宅的10~20倍。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步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4200亿度电和2.6亿t标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8.46亿t。据建设部统计,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中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已上升到近年的接近30%,因此,建筑节能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GSHP系统原理分析

地表浅层(可称之为地表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这种近乎无限、不受地域、资源限制的热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并且地表能不像太阳能受气候的影响,也不像深层地热能受资源和地质结构的限制。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简称GSHP)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逐渐兴起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系统以地表能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制冷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由于地源热泵系统不存在对大气排热、排冷的热污染和排烟、排尘、排水等污染,因此是真正的绿色能源(GreenEnergy)。开展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及环保效益。

地源热泵系统是指以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能采集系统、室内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能采集系统形式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地埋管、地下水和地表水3种形式。图1为典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其中:(1)垂直埋管换热系统;(2)地源侧循环泵;(3)地源热泵机组;(4)负荷侧循环泵;(5)风机盘管系统;(6)高位膨胀水箱。

二、地源热泵系统项目案例分析

(一)工程设计概况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1000m2;空调面积约18000m2; 办公楼夏季总冷负荷为1620kW;冬季总热负荷为1296KW。遵循国家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决定采用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图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原理图

本地区地下结构层属于冲积平原,地面以下分层情况较明显:0.0~2.46m为硬土层;2.5~18.6m为砂夹砾石层;18.0~55.2m为黏质土层;55.2~86.4m为粗砂层。

(二)水源热泵机组选择

根据地埋管系统的布置位置,决定选择地下停车库中的设备间作为水源热泵机组的布置机房。同时,水泵系统、分集水系统等附属部件均按照国家机房设计的相关标准,布置于机房。根据建筑空调总冷负荷1620kW,TWSF0480.2BG2型满液式水源螺杆热泵机组1台,机组在标准工况(制冷工况:地下埋管侧进、出水温度分别为30℃和25℃,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分别为12℃和7℃;制热工况:地下埋管侧进水温度4℃和8℃,用户侧进、出水温度40℃和45℃)的制冷量为1665kW,输入功率264kW,COP为6.31;制热量为1775kW,输入功率358kW,COP为4.96。

(三)土壤埋管换热系统计算

根据土壤埋管系统与大地间换热计算公式:

Q´1 =Q1×(1+ )=1665×(1+ )=1929KW

Q´2 =Q1×(1+ )=1775×(1+ )=1417KW

其中:

Q´1为夏季土壤与地埋管之间的换热量,kW;

Q´2为冬季土壤与地埋管之间的换热量,kW;

Q1为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kW;

Q2为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制热量,kW。

由于夏季换热量大于冬季换热量,因此,地埋管换热系统换热量按照1929kW进行设计。

1.确定管材及埋管管径

地埋管选用聚乙烯管材PE100,垂直埋管管径采用DN32×3.0。根据工程经验,地埋管系统可不使用防冻液,管内循环媒质仍为水。

2.确定竖井埋管管长

项目地区进行热物性响应实验。由于本地区冬季地埋管换热量比夏季换热量小约26.54%,因此,通过单工况地埋管换热实验即可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具体的单工况土壤热响应试验设备示意图见图2。其中,(1)中央处理CPU;(2)进/出水温度探头;(3)流量计;(4)循环水泵;(5)储热水箱;(6)辅助电加热器;(7)垂直单U型热响应用地埋管。

实验依据,在相对较长的运行周期内,通过辅助电加热设备,保持储热水箱中的恒温状态;在保持输入温度和循环流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取地埋管出口温度,从而计算出该地区的土壤换热指标。表1为稳定运行72h,通过热响应测试,地埋管系统的平均单位换热指标参数值:因此,垂直单U型地埋管换热指标参数按照33.5W/m进行计算:

L= - =57582m

即垂直埋管总数量需求为57582m。

3.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

根据地质结构报告,选取垂直埋管井深度80m,埋管井口直径130mm;则

图2 单工况土壤换热热响应实验装置

表1地埋管系统平均单位换热指标参数值

N= - ≈360,即垂直埋管井数量取360口。则总埋管量为:80m×2×360=57600m,满足埋管换热要求。埋管井间距按照4m的距离进行布置。埋管系统根据“非链条原则”进行设计,具体布置阵列分组按照10组作为独立模块单元组(A级阵列),根据现场区域,总共分为36组,再通过分/集水器进行组合式联接。这样,每套系统既能够单独运行,彼此间不存在链条性影响;即使单井阵列发生故障,其他各组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见图3)。

图3 地埋管模块单元连接布置示意图

(四)经济性分析

将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风冷热泵系统、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2种模式进行经济性比较,具体经济性分析见表2。

表2各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比较

通过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比风冷热泵系统、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分别高出20%和7.15%,但每年节约运行成本分别为49.4%和34.5%;综合费用拟合年限(高出部分投资回收年限)分别为2.19年和1.8年,今后每年节约运行费用约41万元和20万元,减少折合标媒量约180t和90t;相当于减少CO2的排放量约472t和236t,因此,在建筑中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性价值,同时还具有重大环保、减排的社会意义。

三、结语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建筑节能将会是市场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建筑设备节能,尤其是空调设备的节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地源热泵系统,从节能、减排、环保等各方面探究,均具有巨大的意义。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蒋汉文.热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吴元纬,于立强.中国的热泵技术和应用[C].第五届国际热泵技术能源会议论文集.

[4]郑祖义.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创新[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电气安装配合土建工程界面的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