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职业病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2-06 09:31:46

徐州市职业病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56-02

近年来,职业病防治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了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到不同职业病危害,每年报告新发病例1.3万余例,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经济成分的厂矿企业日益增多,特别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临时务工人员等,面临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局面。农民工多数集中在民营中小企业中,由于种种原因,职业病防治措施难以有效保证,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顾不上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致使职业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职业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1 徐州市职业病危害现状

我市为江苏省重工业城市和能源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厂矿企业3012家,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90000余人。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以粉尘、噪声及毒物(苯系物、黄磷等)为主,分布在采石、煤矿、水泥、纺织、建材、化工等行业。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市现有职业病人4293人,在全省占有较大比例。职业病以煤工尘肺、矽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为主。上述职业病例仅为报告人数,而非真实的发病人数,据专家估计,职业病发病数在报告数的10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和有毒有害物质违禁使用事故时有发生。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企业主法制意识淡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职业病是一种缓慢发病的过程,不像重大工伤安全事故那样血淋淋的触目惊心,因而难以引起用人单位、部门领导及社会的普遍重视。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重点保护单位”、“领导挂牌单位”,无形中给职业卫生安全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企业也可利用这一招牌推诿监督检查。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对职业病危害给劳动者造成的健康危害认识不足的问题。部分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漠,只抓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加强职工劳动保护,甚以牺牲劳动者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的高额利润。

2.2 职业病防治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职业病防治涉及到用人单位、工会、卫生、安全监督、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承担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病防治各具体工作环节中存在互动和联合机制不够、职能分离,各自为阵,职业病人的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没有实行任务目标和责任管理制度,往往忽视治理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等法定行为。

2.3 职业病的防治经费长期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市地方各级财政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无专项投入和经费保障。面对我市众多的厂矿企业和要开展的更加深层次的技术性工作,现有的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和设备陈旧、老化,效率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保证,严重影响多个项目的监测和科学数据的索取,有碍于更好地指导厂矿企业如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力而行地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增强防护设施,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现在的技能和设施,只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调查、监测、体检等工作上,远远落后于现代工矿企业发展的需要。

2.4 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形同虚设。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源头上控制引发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这是减少发病的关键所在。为此,《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对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监管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从生产工艺流程,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各个设计环节进行审查和改进,把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控制在孕育之中。

3 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提高防护意识。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大的宣传贯彻力度,建议列入各级人大执法检查计划,把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把《职业病防治法》的学习和宣传纳入全民普法计划,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法人代表、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的学习和培训,督促用人单位要依法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不能以牺牲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3.2 强化政府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可以比照食品安全监管,成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形成由政府牵头,市总工会、卫生局、安全监督局、财政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对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向人大述职的内容之一,从整体上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在此框架内,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与安全评价、职业病诊断治疗与职业病社会保障、职业中毒处置与检测评价、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相互交叉的工作关系,整体推进我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联合监管的各项措施,建立信息联通机制,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前期预防工作,建设项目未提交职业病危害评价、未经监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发改委不予以办理该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在竣工验收前,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未经监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发改、经委、建设、安监部门不予通过竣工验收及核发相应许可证,力争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3.3 建立职业病危害保险基金。当前,企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 采取给予岗位津贴或提高工资的方法予以补偿,但随着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就业岗位转换频率加大,外来从业人员的增加,短期接触或多次接触不同的有害因素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导致这部分人员潜在性职业病危害,一旦发生职业病,很难确定导致职业危害的来源; 随之而产生的治疗、补偿等费用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一大难题。建议参照养老保险的方法,凡从事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工,在就业期间,企业和职工本人均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 建立职业病危害保险基金,一旦日后发生职业病, 可以从此基金中得到一定补偿。

3.4 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全国职业病防治信息采集标准和相应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规范,依托已有信息传输网络,及时收集、分析相关动态信息,逐步实现职业病防治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规范管理,为企业的自身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有效地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晓虎,赵海荣,许开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探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04)

上一篇: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型肝炎治疗体会 下一篇:柴黄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