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文化的变异

时间:2022-02-06 05:52:26

忽然想到――文化的变异

这是个文化满天飞的时代。

这是个误读文化与文化误读的时代。

招商成功了,引资签约了,经济发展了,但“搭台”的“文化”并未从中得到什么“实惠”。文化依旧贫困。失望、苦闷,弥漫一时。不甘于贫困的开始“走穴”,换点小小的实惠。

终于,“文化”悟到它自身也是“经济”,自身就是金钱。它不必低三下四替人“搭台”,它自己就该“唱戏”。这无疑是观念上的一种进步。于是,有了“文化产业”一说。

文化已成“产业”。而传统的文化人不善经营,很难挤入文化“产业人”的行列。文化的“产业人”大多是赚钱的高手而非文化的高手。兼而有之的高手不是没有,只是不多,所以高品位的“产品”虽有,而平庸之作泛滥。

只看每年的“十佳”、“百佳”,经济效益始终是决定性因素,便知底里。

赚钱成了第一位,“文化”反倒成了其次。这也因为对于“文化产业家”,文化的价值,不说唯一至少第一是能否赚钱。不赚钱,没人给你补贴;不赚钱,拢不住文化“大腕儿”――“大腕儿”是“文化产业家”赚钱的工具,但看起来好像是“大腕儿”代表着“文化”。

大腕儿,过去叫“角儿”或“红角儿”,虽然有其本事,但多半是捧出来的。许多奇才因为没有人捧,潦倒终身不能显其名。但捧角儿要花销。所以过去捧角儿多为阔佬儿或是大佬儿。阔佬儿捧角儿靠财力,大佬儿捧角儿靠势力。财力好懂,势力则未必就是位高权重,能把持文化市场者,即有势力。最好的组合是财力与势力的结合。

先前没有这种组合,红角儿只是已成名的名角儿。有了这种组合,把无名者捧成名角儿便轻而易举。捧过一批,再来一批,是文化界之通例,并非只是演艺界如此。看起来代有“才人”,其实还是后面的推手在引导着潮流。

财力推手看重的是票子。戏码、畅销书、收藏乃至各种遗址、名人故里、名胜古迹,竞相炒作,以收益论价值。争捧新人,争抢死人,争造假货,争抬价格,后台的推手固然是财力,前台的叫卖则不乏所谓“学者名流”。他们在推销着“财力文化”的同时也推销着自己,而他们,正是财力推手所要哄抬的“名流”。

财力、名流、大腕儿,构成了支撑财力文化的“三角”。多数“粉丝”在这“三角”的忽悠下如痴如狂,为财力文化提供着不竭的财源。

势力推手的急功近利与财力推手的唯利是图,往往造就着文化的怪胎。

一些地方真古董无人保护,假古董泛滥成灾;一些地方奢靡、庸俗、丑怪、无聊的城市建筑文化,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也败坏着城市的文化趣味。

书刊文化中平庸、虚假、编造、抄袭、迎合已成风气,低级趣味盛行。内容的肤浅与包装的华丽,相映成趣,成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应当是呼唤巨人的时代。社会的急遽变化,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各类人物轮番登场,不同阶层人的命运浮沉交替,变幻莫测。这正是一个观察、研究、分析、体验的大好机会,是孕育文化创造的绝好时机。能否出现文化创造的巨人,端赖有志者的努力。

可惜今天文化的推手,主要还是财、势两家。财以利诱,势以位招,诱惑多多,能正心诚意,真正致力于文化创造者实属寥寥。何况文化的创造,单有心还不行,还要有才干,有积累,有创造的环境与氛围。环视寰中,斯人何在?

【原载2011年第10期《同舟共进》本刊有删节】

上一篇:让悲剧不再是经验 下一篇:智叟揭发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