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时间:2022-02-06 01:31:36

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目前采用的教材都是以新课标为主的教材,新课标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为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的理念的再次回归。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本文是主要讨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这一概念,并做出了进一步的讨论。

一、对于这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到目前为止,为了与国际教育水平相持衡,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普及使用,部分地区已经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理性的回归。在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一标准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把理论观点的阐述融入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上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还要根据课改的精神和学科的特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把马克思主要的基本观点融入社会生活的主题中,通过老师组织各种各样的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的重点就是讨论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1.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着眼于社会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学生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同样的,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打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或者机器,而是为了传递人类几千年创造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未来能够享受更幸福的生活,能够同他人一起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生活化的教学主要强调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健全人的生活状态,增强人的生活能力,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使得学生学会生活,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就是目的,学生就是价值的本身,这也就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相对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在目标上过分偏重于政治课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价值,而完全忽略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参与生活能力的个体价值。我们从新课标中知道新课标已经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的规定做了很大的改进,在新课标中我们看到了生活、生活能力、学生个体被重点关注,所以,这些都已经成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当下生活的改善以及为了可能的生活的建构,都是在追求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能力的增强与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的有机统一,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延续的统一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改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2.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生活主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生活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最终的归宿。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所以必须做到教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成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都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进一步超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项关于知识的传递与认识当下生活的工作,也是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建构出学生可能想要的生活,并且还要为学生未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品德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和创造,它不仅仅在于适应生活,还要超越生活,在这里就体现了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确立

1.应该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不是要彻底排斥理性思维,而是要在彰显课堂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性思维,在实践生活化教学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学的信度与效度,将教学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将生活化教学的丰富与教学效率相结合,更要准确把握好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素,认清当前的教育国情,立足于中国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以及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还可以让学生更懂得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对政治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认清正确的政治方向。

随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这也使得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快地在各个学科中传播使用,我们相信在使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氛围会更热情,我相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赵小雅.对话钟启泉:义无反顾奏响课程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12-15.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少:岳麓书社,2002.

上一篇:妙手并非偶得 下一篇:动人的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