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巧设课堂提问

时间:2022-02-06 04:24:15

把握学生心理,巧设课堂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语文教学中.好的提问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衔接.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好多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回答兴趣。本文将研究的目光投向学生心理,希望能从学生的身上得到启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把握心理;巧设提问

课堂提问一般包括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评价等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必须根据这种情况.因材施教.克服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下面我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不同心理反应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紧张焦虑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很紧张,面红耳赤.埋下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情况:一是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的讥笑:二是可能成绩比较差.把握不住问题的思考方向.不能正确领会问题的主旨 针对以上不同情况.老师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第一类同学.就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用鼓励的语气对他提问.回答结束时.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同学.在提问时就提一些基础性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欲望。我班曾经有一位学生,就属于紧张焦虑型,一提到要提问,她就焦虑不安,坐在位置上“七不是八不是”的,后来从其它学生嘴里得知,她是怕老师叫到她起来回答问题。我并没着急,而是在后来的教学中,一开始经常叫她起来读读比较简单的句子段落,慢慢地向她提问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当她站起来吱吱唔唔时,我站到她的身旁,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她,回答后,不对她回答的问题进行质的评价,而是引导大家向她鼓励,鼓励她比较大胆,比以往有了进步。慢慢地这位学生就克服了紧张焦虑的心理,开始喜欢回答问题了。

二、争强好胜

好胜心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求答.导致答案欠妥当.甚至不着边际 针对这些同学.在教学中最好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其边思考边回答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欠妥当或思路不畅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指责和挖苦.应恰当指出他的错误.为他敲敲警钟.教给他正确的思考方法。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比较高,每次老师话音刚落,他都第一个举手,嘴里不停的喊着:“老师,我来答、我来答……”但叫他起来,对问题总是一知半解,甚至有时连老师提问的问题都没听明白。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我都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耐心地重复几遍问题,再回答不上来,我就将问题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简单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进行提问。回答完以后,首先是表扬他的勇气,然后教给以后回答问题要听清老师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才能举手,有把握才举手,没把握就不要举手或少举手。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对此类学生不宜过多表扬.否则他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三、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如对老师某种教育方法不理解.或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我们认为.这类学生的症结主要是缺乏自尊、自信和学习兴趣 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总是与情感相联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启发诱导.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提问时则提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一定要加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其消除逆反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抓住学生心理的共性和个性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上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从文字背后寻找“愧怍”的原因 下一篇:浅谈幼儿失败与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