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水污染监测及动态分析

时间:2022-02-05 11:34:15

银川市水污染监测及动态分析

【摘 要】 近年来,银川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银川市的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文针对银川市水污染现状与动态分析所进行的论述,主要研究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与监测结果,将数据以动态分析的形式予以呈现。

【关键词】 银川市 水污染 动态分析

银川市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在农业退水污染及生活污水的双重影响下,污染形势正日趋严峻,考虑到银川市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污染也可能正式成为干预因素,所以针对银川市水污染的监测与动态分析,势必要以现实为基点,分析客观原因,为此后的治理及控制提供参考。

1 银川市水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多的向城镇分流,根据银川市发展规划,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提出加强招商引资,带动地区经济繁荣。银川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和乡村对于水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流向了河道,这已成为了农村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银川市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接近4.6万吨,总磷排放约为每日0.16吨,总氮排放量约为每日0.3吨,与此同时,银川市区及周边缺少垃圾填埋场,大量生活垃圾被丢弃在低洼地或河塘内,这对城镇水卫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引发出河流淤积,长期污染水体。许多农作物被焚烧后抛河湖沟渠与道路两侧,资源遭到浪费,大气与水体同时经受摧残,这些问题开始成为了环境保护中突出的矛盾,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根源因素之一。

银川市现代农业在近些年得到了持续发展,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业化工产品被大量使用,对河水及自然环境造成了威胁,2011年,银川市成品农药使用量0.8万吨,每公顷农田用量约为8公斤,这一数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但利用率却不足25%,与发达国家相差20%以上。农药通过水体、土壤渗透,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自然环境,并且造成污染。农药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损害生物的多样性。银川市每年化肥使用量高达82万吨,根据播种面积来测算,平均每公顷施肥要超过260公斤以上,超出西方发达国家标准上限,并且化肥利用率交底,磷肥平均利用率5~15%,钾肥25~40%、氮肥30~35%,化肥流失效应使湖泊与河流等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引发地下水及蔬菜硝态氮含量超标,抑制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农业污染对银川市水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集聚在饮用水源的氮磷与农药可能会对成千上万的居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特别近10年来,我国农用塑料需求暴增,其中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成为了世界首位。平均全年有50万吨地膜残残存于土壤中,地膜因自身性质难以被降解,阻碍土壤通气及水肥灌导。

2 银川市水污染监测

上游污染源偷排现象严重,治理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中小企业环保意识差,工业污染这一祸根始终难以消除。监测结果表示,银川市自身水污染来源主要是生活、农业与工业污染,其中包括生活废水排放、废弃农作物、农业化肥材料、重化工、造纸、有色金属等高污染工业企业,所释放的污染物包括氨氮、高锰酸盐、重金属、挥发酚等。银川市环保投资有限,运作成本高,受重点污染源影响深,历史原因复杂,治理困难。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破坏了银川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河道水生物挣扎在灭绝边缘。上世纪80年代仍存在于银川市周边的白尾海雕、斑头雁等几种水鸟,如今踪迹难寻,鱼类也在大幅度减少,甚至绝迹。被银川人长期引以为自豪的特色植物,也因水污染而急剧减少,污染正在蔓延的银川,不仅沿河地区居民生活条件下降,工农业生产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最为严重的问题,污染危及着自然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

监测表明,污染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芦苇和水草大量生长,湖区明水面缩小,湖底加快抬升,水质逐渐恶劣。污水灌溉了近百亩小麦后,由于无法收获,只能焚烧,引发二次污染,村民饮井水后经常腹泻。从监测角度来看,银川市水污染构成,生活污染为首位,其次是农业化学用料污染,还有一些受逐利心态影响的企业,长期将废污水排入河道,污染水库整体环境,这在枯水期尤为直观。许多乡镇化工企业涌现,因经济长期处于落后,乡镇企业办厂多数选用老旧的设备,技术水平严重不足,造成污染较重,废污水未经技术处理直接流入河道,加剧了水环境恶化,一个化工厂污染整条河的例子随处可见。

3 银川市水污染动态分析

银川市主要河流为黄河,天然湿地面积为3.97万公顷,主要分为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总成分的60%,自然湖泊将近200个,面积超100公顷以上的20余个。知名湖泊有悦海、鸣翠湖、宝湖、西湖、鹤泉湖等。银川市及周边河流湖泊41%满足国家Ⅰ~Ⅲ类水质要求,39%属于Ⅳ、Ⅴ类水质,24%属劣Ⅴ类水质。在其中5个主要湖泊流域内,Ⅰ~Ⅲ类水质断面为60%,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断面占8%。并具有干流水质好于于支流水质的特点。

现阶段,黄河水系由国控监测的断面为44个,劣Ⅴ类水体比重为39.8%。22个干流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31.2%,Ⅳ~Ⅴ类55.2%、劣Ⅴ类占12.9%。

悦海水质整体较为不错。监测断面当中,82%的断面可以列为Ⅰ~Ⅲ类水质,13%的断面属Ⅳ类水质,属劣Ⅴ类水质只占6.1%的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来源于生活垃圾和氨氮。

鸣翠湖监测断面显示,Ⅰ~Ⅲ类水质为18%,Ⅳ~Ⅴ类水质为68%,劣Ⅴ类水质为14%,主要污染指标来自于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

宝湖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占20%,Ⅳ、Ⅴ类水质断面占50%,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0%。主要污染指标为生活垃圾、工业排放。

西湖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15%、Ⅳ、Ⅴ类水质断面占60%、Ⅴ类水质断面占15%。

鹤泉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的断面占20%,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1%,65%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鹤泉水体污染相对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

湖泊水库:2003年度监测的28个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有1个,占3.6%;Ⅲ类水质湖库有6个,占21.4%;Ⅳ类水质湖库有7个,占25.0%;Ⅴ类水质湖库有4个,占14.3%;劣Ⅴ类水质湖库有10个,占35.7%。

4 结语

根据监测结果及动态分析表明,治理银川市水污染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首先应更新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止废水外流入河道;如果需要外排废水,其处理工艺应当参照水质具体要求,一级处理主要包含胶体物、浮油、重油、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等,可以选择自然沉淀、水质调节、上浮及隔油等方法。二级处理,主要是分解有机溶解物及部分胶体物,减少废水排放中形成的化学需氧量,通常采用生物法处理。

参考文献:

[1]于春来,卢振兰,王洪平,李明明,寇世伟.生物监测及其在线监测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

[2]王平.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9(4).

[3]孙健.水资源保护制度的法律效率[J].经济导刊,2011(5).

上一篇:浅议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下一篇:西递:靠旅游腾飞的皖南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