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时间:2022-02-03 10:23:4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是我们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按照规划规定,对权力运行实现有力制约和监督,是建构惩防体系,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笔者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监督不得力,是一些腐败案件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近些年来,我们的党对党内制度建设非常重视,制定相关党纪党规,积极想方设法加强党内监督并努力践行,比如开展巡视制度,统一管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等相关措施,都是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的好措施。《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并加以贯彻落实,真正做到监督的关口前移。

《实施纲要》对于监督重点提出了三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三句话:监督哪一个,监督什么内容,哪一个来监督。其实我们知道,掌握公权力的人应该都是被监督对象。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明确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哪一个。《监督条例》清楚写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重点,首当其冲是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监督什么,十六大也表明,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监督条例》还与时俱进,监督内容细化分解,在七个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关于监督主体的问题,六种监督形式和方式均在《实施纲要》得以体现。

二、对主要领导实施监督的必要性

党政主要领导,俗称“一把手”,在某种意义上说, 他的存在左右着一个地方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一个有能力有水平有责任心的主要领导可以把地区搞得红红火火;相反,一个只善钻营拍马的主要领导也可毁掉一个单位,搞垮一个地方,这类的事例很多。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负责人,其手中掌控的权力越大,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其实施监督的难度也越大,也就越容易出问题。“监督难、难监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是党内监督面临的主要困难。江西省原副省长说:自从当上了省级领导干部,就像“猫进了牛栏里”,进出自由。正是因为缺少监督,才使李真、之流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加强监督,制约权力是防治腐败的关键。

从一系列“一把手”贪腐锒铛下狱的案例,我们扼腕叹息,撇开主观原因而外,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管力度的缺失也是一大原因。其表现为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想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不知监督,监督制度成了一纸空文。首先一是群众不敢监督。群众存在怕报复、怕打击的心理,不敢监督。二是班子成员不愿监督。在一个班子里面,副职不愿多事,明哲保身,把“一把手”当作自己晋升、晋职的决定因素,对主要领导的错误言行听之任之,甚至为了一已之利,主动迎合,放弃原侧,甚而至于为虎作伥;其二就是老好人,实施监督肯定要得罪不少人,而且是针对主要领导实施监督,管虎不成反被虎咬,索性装好人,打哈哈,皆大欢喜。此外一些人担任主要领导后,一朝权在手,便把监督当作耳边风,对敢于监督的人动辄呵斥,给穿小鞋,从此监督者绝迹,一把手耳边清净,在一言堂盛行的单位,无人愿自讨苦吃,从此同流合污,风气败坏。其三是无法监督。现在有极少数主要领导以小恩小惠把身边的工作人员拉下水,以兄弟姐妹相称,其用意就是一亡俱亡,一损俱损,结成贪腐堡垒攻守同盟。正因为有着过多的利益集团的存在, 一些本应公开的事项难以公开,变得神秘化,隐秘化,那些敢于或勇于监督的党员干部、群众两眼一抹黑,对一把手的工作和公开的事项茫然无知,干部群众是雾里看花,越看越花,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树立被监督意识,是各级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一项必修。这是因为失去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理应接受相应监督;二是从爱护保护领导干部角度出发,决定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接受监督;三是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决定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接受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必须破除“四论”:一是要破除“与己无关论”,解决“不愿监督”的问题;二是要破除“制度形式论”,解决“忽视监督”的问题;三是要破除“监督干扰论”,解决“回避监督”的问题;四是要破除“对己不利论”,解决“不敢监督”的问题。

三、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措施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制订严格的监督制度。没有制度,难从方圆。明确规定,以制度管人,以过硬过细的制度对主要领导实施监督,约束,一旦发现主要领导出现贪腐行为,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轻则批评,重则严格究其刑责。

2、广泛开展述廉评廉主题教育活动。述廉不能形式主义,走过场, 述廉活动要有始有终,有相关记载记录,上级领导部门要派员参与。上级党委应根据一把手述职述廉考评相关一系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主要领导任职期满后,给予任免的决定。

3、各级主要领导选拔任用严格把关。任用选拔,组织部门责无旁贷,各级组织部门不妨和纪委联系合作,上级组织部门对准备提拔任用的主要领导,应首先送交纪委审核, 从廉的角度多方考查, 防患于未然,从而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防止素质低劣贪腐的的人逞小人之志。

4、严格执行相关廉政制度。对党员干部定期进行诫免谈话制度应一丝不苟执行,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也不能松懈, 将其审计结论要作为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执行主要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一一核对清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主要领导管辖的地方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决不可以网开一面。相应的处罚措施,对相关主要领导可起到警示作用。

四、严格规范干部权力行为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历史的教训和实践经验,从监督对象、环节、部位和主体提出了许多重要措施。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情势面前,建立必要高效有力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至关重要,从而让一把手不出事或少出事。

1、用制度制约权力。主要领导应从事何种工作,用权范围和职责又是什么,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是要明确一把手权力的相关内涵。明确定位领导干部的权力;由于行业部门职务的不同,从而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职而异,防止产生角色识别错误,导致权力不清、交叉干预。二是要权力运作职责要分明。要做到权责统一, 有权有责,二位一体。在管理用人权上,要确立一把手虽然具有推荐权,但也有风险,一旦出事,将承担用人失察相关职责;在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上,要确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具有决定权否决权,但必须承担相应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责任。三是要确立用权规则。权力运行遵守“三化”即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从而使权力在框架内有效运行。

2、用多人化解权力。目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因此,只有采取相关化解措施,才能有效防腐拒变。化解权力,靠的是相到制衡原则,对一些极易产生腐败的岗位相关权力予以适度分解。一岗变多岗,一人变多人,交互负责,交叉监督,权力得以分散,有效地防止和遏制了腐败。当然,权力化解工作并不是一朝之功,要靠智慧,更要靠胆识。在分权过程中既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权力化解后造成相互推托,议而不决的情况。

3、返还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过去政府管天管地,中间管空气。一方面形成政府管理权力过大,婆婆多,管家多,一个请示要盖几十个公章,一个项目要辗转几年时间。因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个权力并不是政府非独有,而是还政于民,因此可称为返还权力。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 政府管理从宏观角度予以管理, 实现三返还,即:返还于市场,返还于企业,返还给人民群众,由此调动市场企业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动力。政府职能转变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后,某些人的现象将逐步减少,将为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4、利用网络公开公示,增加透明度。当今世界,网络发达,打断权力的神秘垄断,就要大力推行三公开,即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务管理,参政议政监督管理,从透明的阳光下,一切阴暗面都不复存在,腐败难以藏身。

一把手理应成为自觉接受监督的楷模。一把手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得,是在普通党员中脱颖而出的,在党员队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们担负着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党的队伍纯洁,保持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中流砥柱。因此,一把手理应带好头,自觉接受监督,以自身的榜样和模范力量,产生群起效应,形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局面,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我国消费的... 下一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