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深圳文化特色与创新深圳特色文化

时间:2022-02-03 07:33:53

把握深圳文化特色与创新深圳特色文化

• 把握深圳文化特色,创新深圳特色文化,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放眼长远。这就要求深圳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要有开放的思想、战略的眼光、包容的胸襟、务实的态度、审时的抉择、创新的机制。

深圳,是南海岸边一块翡翠般的绿色宝地,深圳这个只有30多年的年轻城市有没有本土特色?有,任何一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特色,这种特色出生在原产地,又蔓延到其他地方,我作为一个深圳特区的基层文化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发现深圳虽然是个年轻的城市,她依然有她的文化特色,本人就把握深圳文化特色与创造特色文化阐述以下观点。

把握深圳文化特色是创新特色文化的前提,只有先把握才能有创新。

经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深圳已不是昔日的黄花少女了,她抖落身上的风雨征尘,成长成为一个阿娜多姿的青春形象。那么这个青春的城市有什么文化特色呢?

窗口特色。深圳的窗口特色是由她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深圳与香港有水陆相交的地理优势。由12个口岸相连,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深圳成为祖国连接香港与海外的桥梁与纽带,更是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汇点。

另外,中央政府从1979年就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1992年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又一次描绘这个窗口城市的蓝图。经历30多年岁月的擦拭和打磨这个窗口特色已形成规模,已经做成了品牌。所以这个特色要好好把握不可动摇。

深圳与香港毗邻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深圳这个窗口文化一大特色。两地传媒的交相覆盖,使这种文化窗口相互展示、相互接收。从香港传向世界,从深圳传到香港、传到内陆各省份,所以深圳的窗口特色是其它地方不可替代的。

示范特色。将深圳定为“改革开放”试验区,就有内地称深圳为“示范区”、“试验区”的含义。比如我国的第一张股票就发行在深圳宝安,许多内地不能看的香港有线电视,深圳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收看。所以文化也应该把握住这一特色,不仅内容要创新要示范,连艺术形式也可以把握示范这一特色,加以“试验”,加以示范。

移民特色。现在深圳生活和工作的人有近1480多万人口,但他们大多数是1980年以后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到深圳的新移民,如今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已经有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移民,也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澳洲、欧洲等世界五大洲的移民,国外的大多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教老师、翻译等职业。这是个自首都北京以后,聚集56个民族的新兴城市。

青春特色。深圳是个激情燃烧的年轻城市,青春亮丽是深圳最动人的城市表情之一。青春城市的体现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建筑的年轻,崭新的路、挺拔的楼、曲线的桥;高耸云天的帝王大厦,见证深圳发展的国贸大厦,多姿多彩的体育中心,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所有的城市建设都体现出青春的气派、青春的活力。第二部分是这个城市的主体――深圳人。深圳是青春的驿站,近1100万外来青工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为21.4岁。还有这里拥有恢复高考以后的一大批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这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占全国总数的9.6%左右。

现代特色。这一特色是对应青春特色和移民特色的。“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深圳自2004年起宝安、龙岗撤消乡镇建制,改为街道办,以及转地工作的完成,深圳的农村城市化工作也将告一段落,今年7月1日起关内外一体化,有给深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人的城市化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因为人的城市化不可能象某种机制那样在短时间内完成。

另外,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均GDP达7200美元,全市可支配财政达800亿元人民币,深圳市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框架,社会保障体系也日臻完善。总之,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深圳特区已经建立,她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更是现代化工业文明、现代科技发展应用的产物。所以,现代特色妆扮着这座具有特色又创造特色的现代化的年轻城市。

创新特色文化的战略思考

深圳的文化发展战略,离不开大气候,2003年初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2004年3月深圳明确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为此,围绕着深圳的文化特色,深圳提出关于建设“两城一都”(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的构想,关于“动漫基地”的建设构想,关于打造精品的目标,数字化电视的全市覆盖……所有这些都围绕着深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个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和建设也昭示着深圳特色文化的春天就要来临。

联系起这些特色文化的目标和建设,不难发现处在祖国南海边陲的深圳特区可以将整个文化运作为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就近期而言,要大力促进、繁荣文艺创作,力出精品,就中期来说,要形成深圳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体系,使其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就长期来讲,就是要拿出一整套组织上、生活方式上、文化分享上的“中国式文化模式”给世界看看,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必须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下面就深圳特色文化建设的“三步”阐述个人之管见。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步。第一步是依据深圳的示范特色和窗口特色,力抓文艺精品的生产,为什么要强调出文艺精品,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棋呢?因为文艺作品在产业、创意产业中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要繁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是离不开文化艺术精品的,离开文艺精品你生产什么文化产品呢?文化艺术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动漫、美术、雕塑等等。特别是居于文化产业链的上端工序的文学原创,更是许多文化产业实现再生产的基础条件。深圳的青春特色、示范特色都是由深圳置身于中国开放最前沿的地区的特定地理位置和特定历史位置而决定的,她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因此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记载这个光荣历程中的事件和人物,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记载这个伟大历史的伟大变迁是文学艺术家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文艺家只有担纲起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无法推诿、也无需推诿。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深圳特区的经济建设是成功的,是卓有成效的,难道能让文化留下一片“沙漠”吗?只有物质和文化的双丰收,才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再看看“第二步”。第二步是要建设深圳特区的文化产业。这里文化产业指的文化应该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除了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之外,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和设计的部分都统属于文化,在这样一类的文化产业中,因为创意和设计的存在,产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物质部分应有的附加值。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文化人,必须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审视文化艺术,当今全球经济已经高度的文化化了,而文化产业自然已经高度经济化了,这就是全球文化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文化产品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品了,不再是只花钱而不赚钱的所谓“公益事业”了。世界的文化经济趋势,已经形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可以分析又无法分割的一个互相作用的统一体。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已经包含了文化的内涵,这个产品所创造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有时将远远超过物质产品的价值,只有层出不穷的创意才能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是指文化软件的发展与创新。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文化与文化的比拼,除了硬件的较量之外,关键还是软件的较量和应用。

统观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实业、经济向先进国家和发达国家学习是相对较为容易的,而文化建设当中的软件发展和变化则较为困难了。文化软件的发展上,要在世界上拿出一整套有组织上、生活上、政策推进上、文化分享和互动上,既有普遍性,又有充分吸引力的“中国特色”来,或“深圳特色”来,把握特色和创造特色的双赢,终将有力推动深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因此,把握深圳文化特色,创新深圳特色文化,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放眼长远。这就要求深圳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要有开放的思想、战略的眼光、包容的胸襟、务实的态度、审时的抉择、创新的机制。相信,把握住深圳文化特色,将带动特色文化深圳的大发展、大繁荣,深圳文化立市的目标将稳步得到实现。(作者系深圳市宝安区福永文体中心)

上一篇:西陵峡:“绝版三峡”的山水记忆 下一篇:乡约淮安 走进“淮扬美食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