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平湖秋月》中的民族化情感思想

时间:2022-02-02 08:17:46

钢琴曲《平湖秋月》中的民族化情感思想

[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曲目与西方钢琴曲有明显的差异性,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我国传统音乐曲目包含了民族化情感,音乐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同时乐曲的时代性特征也极为鲜明。因此在欣赏我国优秀钢琴曲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品味其中的艺术特色,还要感知其中蕴涵的民族化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和境界。我国传统音乐都具有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大多都具有民族特性,这是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点之一。

[关键词]钢琴曲 民族情感 《平湖秋月》 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06-02

在我国艺术体系中,每一门艺术都体现出特定的民族化情感,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在音乐艺术中,我国传统的音乐曲目无一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随着我国传统音乐曲目与钢琴的结合,我国许多经典的钢琴曲目除了具备高超的艺术特色外,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在经典钢琴曲目《平湖秋月》中,陈培勋先生从音乐素材方面和所表现的内容方面为中国钢琴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典范,突出表达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情怀。在这一优秀曲目中,我国传统音乐曲目的特点有充分的显现,同时时代性特征也极为鲜明。因此在欣赏我国优秀钢琴曲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品味其中的艺术特色,还要感知其中蕴含涵的民族化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和境界。

一、《平湖秋月》乐曲范式的民族化体现

我国钢琴曲目的范式与西方古典钢琴曲目范式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西方古典钢琴乐曲中,曲式结构的原则较为明确,既讲究曲式的均衡,也讲究结构的统一,具有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这种特性使得西方古典钢琴乐曲极为注重乐曲的全局性,将乐曲各个要素统一在一定的范式中,因此显得较为理性,听众可以从中明显地感受到逻辑思维的延展和理性在乐曲中的控制性。例如在描绘一种远大的理想或者描述一种深沉的情感时,西方古典钢琴曲目会采用一环扣一环的技术手段,形成了独特的如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等曲式结构。相比西方古典钢琴曲目,我国传统音乐曲目改编而成的钢琴曲目在范式上并不是非常鲜明,在艺术思想的表达上它并不像西方古典音乐那样直接,而且从表现手法上看也不是从整体上的综合构架上着手,显得较为随性。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钢琴曲目没有统一的思想性,而是其在体验现实的过程中将作曲家自身的感悟融入到了音乐艺术当中,因此情感较为含蓄,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性和一直存在着的民族情感。[1]总体来说,中国钢琴曲目注重感性的表达,往往将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内容之中,形成较为开阔的艺术形式,曲目范式的选取依所要表达的感情而有所选择。例如多段体和板腔体的结构是中国钢琴曲的基础范式。[2]

以著名钢琴曲《平湖秋月》为例,它在结构范式的选取上就具有上述的性质。该曲目的主要结构是有变奏体、回旋体和板腔体等。《平湖秋月》具有多样化的变奏形式,这是因为我国作曲家在将传统音乐改编为钢琴曲时不仅保留了传统音乐原有的结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古典钢琴曲的范式,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元化的结构范式,同时为钢琴曲的整体艺术表现服务。这样形成的结构范式在感情的表现中有许多优势,因为它可以体现出艺术情感的变化,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表现出我国民族化的情感,而且感情的连绵起伏都融入在整首乐曲当中,民族情感贯穿于每一个结构范式当中。[3]在感情表现方面,西方的古典钢琴曲目注重结构的对比突出,例如舒曼的《梦幻曲》在表现童年情感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对比手法,常常采取突变的方式来突出乐曲强烈的情感变化。在《平湖秋月》中显然并没有对比手法的存在,也没有明显的突变的情感色彩,而是通过统一的情感宣泄,在渐变的过程中自然地将感情流露和表达出来。因此,在该乐曲中民族化的色彩就在与西方钢琴曲的对比中体现了出来。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西方钢琴曲注重不同音区的重复和变形等,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实现结构的演变和感情的表达。而通过《平湖秋月》可以明显感受到该乐曲是以整首曲调为基础的,同时添加一些表现技巧例如换头和加花等。[4]这些表现技巧都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二、《平湖秋月》民族主题的显现

我国传统音乐都具有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大多都具有民族特性,这是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点之一。构成我国传统音乐民族特性的主要因素是艺术思维的差别。在我国音乐发展的长久历史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我国传统音乐在思维方面是线性的,在音乐艺术创造过程中一直追求旋律线条所具有的表现力。[5]从哲学的角度讲,中国音乐艺术更加注重历时性,注重音乐艺术在时间上的表现,而西方古典音乐更加注重共时性,注重音乐艺术在空间上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传统音乐中,音乐所需要呈现的主体一般是旋律,而并非多变化的结构与形式。线性艺术不仅在我国音乐艺术中有表达,在其他艺术如绘画、建筑和舞蹈等方面都如此。因此我国传统音乐的民族化情感也相应地随之而生,这是因为我国音乐艺术往往很容易在线性的艺术创造中融合民族发展演变的要素,这种音乐艺术创造特点可能甚至连作曲家自身都没有意识到。由于中国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思维,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改编的钢琴曲中也没有丧失这一特性。我国钢琴曲一般通过历时性的线性特质来表达民族情感,通过线条的改变来实现艺术情感的表达。

在钢琴曲《平湖秋月》中,上述的音乐传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该乐曲中线性思维的特征通过旋律表现出来,在音乐的自然流畅的演奏中实现了情感水满自溢的表达。这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不同,例如在贝多芬的钢琴曲《悲怆》中,感情的表达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带有空间性的,贝多芬将自身情感融合在一个和几个结构当中,或通过把情感压缩在一个结构空间当中,或通过结构间的组合来实现情感的表达。[6]相对来说,西方钢琴曲所要表现的主题都带有作曲家自身的情感性质,一般与民族情感联系不大。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这种民族化情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乐曲中流露出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钢琴作为一种具有多性能的乐器,它在实现我国传统音乐民族情感的表达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首先,通过钢琴可以体现我国传统音乐的多声思维。例如可以将伴奏和背景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加入低音,使乐曲整体具有立体化的效果,即在表现乐曲主调音乐的基础上加强线条的变化,如穿针引线般将线性思维交织在一起,既有时间上的延展,也有空间上的伸缩,在空间上通过多线条的变化组合构成具有丰富形式的复调音乐。这是我国传统音乐改编成钢琴曲后具有的新的特点,它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使艺术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由和畅通,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民族化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上一篇:高职院校科技工作水平提升研究 下一篇:工匠精神,不应止于“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