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时间:2022-02-01 02:40:35

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中国高校的后扩招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在经历了近l2年的大学扩招以后。各种迹象表明。中国高校①的后扩招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虽然。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财务或规模经济方面的考虑依然存在着强烈的扩招冲动。但外部环境的改变已经使中国高等教育不得不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各地方高校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困难是其初步表现客观外部环境的改变使中国高校扩招不得不走近尾声而进入后扩招时代。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清醒认识后扩招时代的必然性,我们才能摆脱扩招思维定势。在尽力化解后扩招带来的各种挑战、充分抓住后扩招产生的大量机遇的基础上。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后扩招时代的来临首先是计划生育与中国人口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激进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导致的人口转型使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各级学校的生源持续萎缩。最终必然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生源供给。

据资料显示。全国小学入学人数在1995年达到2532万人的峰值后就开始出现下降。1998年后开始出现持续大幅度下降。2005年。小学入学人数下降至1672万,随后基本稳定在1700万,此时适龄人口总数还不及1994—1996年波峰状态的70%。(见表1)根据教育年限推断。1998年小学入学人数的大幅下降意味着11年后(7—18岁)高考报名人数开始大幅下降。而事实上也是如此2009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大幅下降。接下来的2010年继续下降。专家预计2011年高考生源还会继续下降。根据逻辑推理,小学入学人数大幅下降从1998年一2006年共8年。可以推断中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也应该有8年(2O09—2017)。高校的生源危机可能还会继续持续6年鉴于中国小学入学率已经达到98。5%,义务教育阶段直升,高中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9。2%。考虑到中学后教育分流会进一步加剧。高考报考率提高空间不大。我们可以预测。2017年中国高考学生与最高峰2008年之比也应接近70%2008年中国高考人数为1050万。那么2017年中国高考学生可能在730万左右。2010年中国普通高校(不计民办)招生总数已经达到657万。比2009年增长4。4%左右。按照这种速度增长。即使按照100%的录取率(这基本不可能),高校学位从总体上供过于求很快就会到来。其次。国外高校的教育分流也造成国内高校生源的进一步萎缩。使后扩招时代提前到来。虽然,通过高教扩招。国内在校大学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分别为2979万和24。63万),然而,教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高教扩招使生源质量、教师整体素质大幅下滑。教育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并带来严重的高校债务压力。其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下滑。而高校官本位的长期存在。高校长期的垄断与卖方市场地位也使国内高校缺乏改革动力。进一步扩大了大陆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质量差距。在近些年权威的世界高校排名中。

大陆没有一所高校进入前100强,即使是北大、清华也有被港台高校二流化的趋势。国内高等教育的低质量导致大量学子以脚投票,到发达国家寻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这种潮流愈演愈烈。愈来愈低龄化。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发达国家高校生源、财务危机的加剧,其对中国生源的争夺将更为主动。并可能像纽约大学一样主动在大陆开设分校。抢夺内地生源。使生源争夺白热化。

再次。高弃考率与高辍学率也是后扩招时代来临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校脱离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吸收能力。加之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起薪的不断降低与昂贵的大学收费使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不断降低。导致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放弃高考。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进入投资收益率相对比较高的职业教育。这进一步加剧高校生源危机高等教育的低质量和低投资收益率还导致越来越多的准大学生主动放弃高校学习机会。以前这种情况只在一些独立学院、二本院校出现。但现在即使是武汉大学这样内地排名前1O的高校也出现了数量不小的弃读学生。即使是在校生,也由于以上原因,每年放弃学业、中途辍学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高校生源危机日益严重,导致学生与高校的供求关系逆转。正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内地人口结构转型以及高校大扩招后遗症的综合作用使中国高校的后扩招时代提前到来。它将对既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后扩招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领域与所有其他行业一样。保持垄断和卖方市场地位对于供给方是有利的。垄断的破除和卖方市场地位的逆转会对供给方造成很大损失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的开放。国外高校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外、港澳地区高校在内地登陆建立分校。内地高校的高等教育垄断地位正逐渐被打破。而过度扩张和生源持续减少导致的生源危机进一步逆转了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使买方市场出现。导致内地高校处于严重不利的博弈地位。不仅如此。大扩招时代留下的严重后遗症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教育竞争的加剧而恶化。可能会对一些高校造成致命打击。

1。生源危机后扩招时代最明显、最大的冲击就是大学继续扩招与生源持续减少产生的生源危机。当然。不同档次高校面临的生源危机程度存在着差别。从当前来看。首先受冲击的是一些三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廊坊大学城的衰落。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倒闭。上海经贸学院的破产只是冰山一角,高考生源拐点才刚刚开始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没有倒闭。但已经处于生源严重不足的境地。随着生源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这些高校极有可能倒闭:一些二本院校由于升格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品牌效应比较差,招生也日益困难。今年山东省本科二批第二志愿投档结束后,有45所院校的文科专业、47所院校的理科专业出现了“零投档”。估计今后这种情况将更为普遍。即使像武汉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有些专业也遭遇弃读,某些专业的弃读率还比较高。可以预见。随着高考生源的继续下降。生源危机将进一步恶化。将会有更多的高校面临倒闭、停招的命运,大量教师将下岗、转岗;大量教育资源将被闲置、浪费,一些依赖于高校师生消费的社区将衰落。大量银行贷款可能难以收回变成呆账、死账,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激烈的社会冲突

2。财务危机在高教扩招中,由于政府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各高校的财务压力非常大,而各地豪华大学城、各大学豪华新校区的建设进一步加重了高校的资金压力。为了缓解财务危机,各高校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学生学费。扩大招生数量来增加学校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向银行大量贷款来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由于缺乏硬预算约束。很多高校过度融资,深陷债务泥潭,即使像吉林大学、南昌大学这样的985、211高校也难以幸免。然而,高校债务风险的不断增大已经引起银行警惕。很多高校被列入贷款黑名单。通过银行继续融资的路基本断绝。学费的增长也受到学生承受力的限制、政府的管制。现在基本保持稳定。唯一可行的是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提高学费总收入。从统计资料上看。地方普通高校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学校财务对学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学费占教育总经费的平均比例由1997年的18。6%一路上升到20o5年的40。6%如果扩招停止甚至出现招生数量的大幅下降。

对学费收入的严重依赖必然导致一些地方高校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日常运转困难。更不要说还银行的利息、本金。因此,对于很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来说,生源危机引发的财务危机可能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将导致人才流失、工资拖欠、基础设施老化、教学质量下降。生源进一步的萎缩。最终使这些高校陷入恶性循环直至倒闭。

3。教育质量危机。由于高校的扩招冲动与高考生源数量下降的相互作用。高考录取率可能会持续上升。鉴于当前中国高考录取比例已经接近70%。生源总量还将持续下降多年。理论上未来中国的高考录取率可能达到100%。但考虑到大学文凭的急剧贬值。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弃考率和弃学率的进一步上升。高考录取率应该达不到100%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考分数线会进一步大幅下降。在理论上甚至可以降到0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生源进入高校必然从总体上进一步降低高等教育质量。而生源减少导致很多高校财务危机的持续恶化。教师福利待遇的降低。又导致大量优秀教师的离职。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财务危机也使教学设施难以得到维护。图书更新困难,教学、实验器材短缺,也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使生源危机进一步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

4。办学成本提高由于高等教育领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超过需求,为招到足够数量的学生,很多高校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招揽新生。并提供更好的服务来留住学生。这些都增加了办学成本。而生源的减少也导致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教育设施的浪费:一些专业的学生过少使教学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失。教育设备利用不充分。教师过剩也导致教师转岗、安置费大增。教师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也提高了办学成本。降低了办学效率。

三、后扩招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然而。后扩招时代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要制定有效措施化解这些挑战。并充分利用生源减少带来的机遇打破高等教育领域的垄断。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和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减少由高教扩招造成的高等教育过度超前发展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我们就能使中国高等教育回归正轨。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层次看。政府应该利用高校生源危机进一步推进高校体制改革。打破高等教育领域的垄断。通过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实现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的优胜劣汰。使长期以来阻力重重的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事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将专业结构调整、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落到实处。只有激发高校之间的竞争。

我们才能够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高校真正的市场化变革必然会导致一些高校专业的消失。一些教育质量低下、办学成本过高的高校倒闭。一些不适应社会需要、专业技能较差、不称职的高校教职工的解聘。但这是必要的阵痛。我们不应该以社会和谐为由压制变革。阻止资源的优胜劣汰、优化配置,错失高等教育变革的良机。因为只有变革才能够提高内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率。实现高等教育的凤凰涅架。当然。对于那些因为系部被撤、学校倒闭、竞争失利而被解聘的教师,我们应提供必要帮助。一些教师可以通过再培训重新进入教师队伍。一些可以转到乡村中小学充实乡村教师队伍。更多的可能需要培训转岗。

政府也有必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半公共品性质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虽然。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各种性质的高校之间的竞争是保证教育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保证。但是鉴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教育半公共品性质以及教育在维护机会均等、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的重大作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合理干预就显得极有必要由于高等教育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提供合理的奖学金、贫困生补助、教育贷款来保证贫困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由于教育可以促进内生性增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根据高校创新能力的不同而对高校进行分类并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对于研究型大学。政府应该全额拨款。以保证这些高校集中精力做好研究,培养精英人才。对于教育研究型大学。政府提供一半教育经费。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对这些大学实行一定补贴对于纯教学型大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政府只提供30%的教育经费。其他的靠学费、社会服务、捐款来自己补充。允许不同学校存在学费差异。鼓励他们之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对大学的分类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每隔五年重新评定。各种类型大学的地位可以变动,以激发高校的竞争意识。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市场化的能力不同。对于一些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的长线专业。

政府有必要通过资金补贴进行扶持。以保证这些专业充足的人才供应由于区域经济的巨大差异。鄙视体力劳动的传统导致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悬殊、高等教育结构严重不合理。这也要求政府高教投资向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倾斜,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更为合理从微观层面看。各高校作为竞争主体。要想在严峻的生源竞争中幸存下来。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美国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

波特的战略管理思想,有三种比较成功的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虽然,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性质、生产过程、培养目标、最终产品方面差异很大,但两者也有很多共同点,如讲究投资收益率、产品质量、品牌等。因此。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对于高校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不同高校来说,由于所处学术地位不同。竞争对象不同。选择的战略就会有很大差别。对于大部分985高校来说。由于属于国家重点投资高校,政府拨款、科研经费比较充裕。大部分处于区域经济中心。教育质量比较高。基本不受生源危机影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国际竞争力下降这些高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导致资源分散、优势学科不明显,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规模扩张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进一步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并在新兴学科领域获得优势地位。鉴于大部分985平台高校经过合并,优势学科比较分散。学科之间专业壁垒森严。

学科渗透困难。聚合效应难以形成。因此,对于它们来说需要必要的收缩。把一些非优势学科、离优势学科比较远的学科放弃或分离。集中资源,依托原有优势学科建立学科集群,形成聚合效应。提高国际竞争力。在这一点上。美国重点高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就是榜样对于一般211平台高校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而全导致资源分散。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优势学科难以形成或支持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它们不可能像985高校一样拥有充足的资源建立优势学科群。但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在某些学科获得一定的国内知名度。因此。对于它们来说。瘦身是当前急务。需要集中有限资源在国内形成一个或几个优势学科对于其他高校,由于资源有限、基础较差,选择专一化战略比较合适。通过某一个学科。或在某一个专业的突破。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这些高校由于政府拨款少。是扩招的主力。也是瘦身的主要对象。对于一些缺乏吸引力的院系,应该大胆撤并,集中精力于强势学科、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在这个方面,南京审计学院、徐州医学院做得不错还有一些高校可以凸显地方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优势,如的藏医学院、丽江的旅游学院等等。对于其他既没有优势学科。也没有品牌效应的绝大部分高校来说。成本领先优势也可能是一个好的战略选择。在绝大部分高校陷入财务危机的情况下。那些管理严格、教学成本比较低的高校就有可能坚持下来,并吸引人才。使自身获得发展。

因此。后扩招时代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无情的生源竞争与财务压力使高校自身不断改革。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激烈竞争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把发展过度的高等教育重新拉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最终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效率与质量。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护理危机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实践 下一篇:黑龙江高等教育投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