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英语阅读中的翻译策略的调研

时间:2022-02-01 11:48:40

关于对英语阅读中的翻译策略的调研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不同时期国内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并对英语阅读策略加以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共四种合适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翻译策略;英语阅读;大学英语

1导言

目前,考研英语通过最低分数线的比率仅为1/5~1/4,四级的通过率由从前的30%~40%下降至20%~30%,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同学们英语基础薄弱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做题来打英语基础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考试就像一把尺子,是为测量水平,而不是为了提高水平而设计的。本次研究主要探索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主要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本次研究主要从英语语义(翻译)角度,进行透彻钻研。

翻译对英语阅读的是十分重要的,对课文的理解很多同学目前处于只言片语的水平上。但在平时读精读课文的时候,,必须用准确、完整和通顺的汉语去理解英语,指的就是翻译。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由于过分的强调用英语思维,而忽视了翻译的教学。但结果却不理想,试问有几个人形成了英语思维?中国人学英语的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翻译是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的捷径。

翻译是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发挥翻译策略的效能,根据大学英语阅读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几种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的翻译策略,以使在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上得到提升。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2011级和2012级学生共计300名同学。一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85份,有效问卷50份。

研究时间:2014年9月。

研究地点:西华大学

2.2研究材料

(1)近两年大学四六级学生考试成绩单,期末考试成绩单;

(2)学生课堂表现成绩单,学生问卷调查表及其他英语教学研究资料,报告,杂志,期刊,调研报告等。

2.3研究过程

通过问卷、资料收集,参阅所写论题的相关文献等多种形式,首先了解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结果,同时针对研究方向进行科学性合理性调研――综合所有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题目及主要研究方向――撰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论文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研究结论――针对研究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研究结论验证――研究修改――审阅――定稿。

2.4分析方法

5W1H分析法,ABC重点分析法,逻辑树分析法等。

3 研究结果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比较少,大部分是一知半解;在学生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中绝大多数大都是凭感觉,大概意思。有的同学基础不好,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在这篇课文中是这个意思,换一个语境就无所适从。为了让的在英语的阅读的过程中发挥翻译策略的有效作用,本次调研在客观调查,全面归纳,深入分析,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翻译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翻译水平,从而从整体上解决看不懂,读不懂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学英语的英语翻译之路。

3.1 推理策略和语境策略

推理就是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联想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常用的推理技巧如从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推理,从作者的暗示及上下文线索进行推理,利用文本中的解释和定义对某些词句进行推理,根据逻辑指示词进行推理等,在运用推理策略时,一定要注意和正确的语言结构紧密的联系起来,不能主观猜测。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翻译在表达上也必须紧密联系语境,准确,达意,传神。

3.2猜词策略

经过有效的科学调研,现归纳为一下几种:①根据词的构成猜测生词词义,首先我们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尤其是词根、前缀、后缀、单数形式、复数形式等;②根据原文意义上的联系猜测单词的意思,在此一定要结合语境,句子中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下,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上文与下文之间往往都会有某种联系,可以根据这种独特的联系进行猜测词语的具体特定意思;③通过换用词语推测生词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性的发型文章作者会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难词与易词交替使用,简单词汇与复杂词汇交替使用的现象,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也可以推测生词的意思;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我们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灵活运用。

4结语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联络与沟通更加的便利和频繁,密切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学英语阅读作为大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的重要原地,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英语英语能力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翻译,更是重中之重。在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阐述翻译,更加注重翻译活动中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整个翻译的影响,同时发挥翻译者即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英语应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庆.《文化翻译论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宋振羽.《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宝燕(1990~),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丹(1990~),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李瑛(1965~),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探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