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时间:2022-02-01 05:10:30

劳动保障工作要点

20*年是实施“***”规划的第一年,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仍是“***”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0*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金山新一轮“三年翻一番”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劳动关系比较和谐作为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纯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非农就业,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㈠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年,以改善微小型企业开业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抓手,鼓励开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托底的长效机制,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净增就业岗位5000个,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7000人以内。

1、继续强化促进就业的政府和社会责任体系

加大促进就业工作的考核力度,将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调整目标,列入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社会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中,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

2、鼓励开业带动就业,不断改善微小型企业的开业环境

进一步加大鼓励创业的力度,围绕不断优化微小型企业开业环境的主题,针对劳动者开业的全过程,重点解决开业场地、开业贷款担保、创业扶持。一是抓紧开业园区的开发建设。20*年选择人员相对集中的石化街道、朱泾镇等地区,利用闲置房屋开发建设2个创业园区。二是对开业资金有困难的开业人员,落实贴息贷款。三是通过进一步发挥开业专家志愿团作用,加强开业市场的趋势分析,引导开业者理性开业。

3、继续加大就业援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体的就业矛盾

进一步挖掘“万人就业项目”的潜力,根据金山经济发展特点,继续开发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形成“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长效的管理机制。“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开发的就业岗位稳定在8000个左右,使“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真正成为解决“双困”人员就业问题的持续通道。同时,建立“双困”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对新出现的“双困”人员及时掌握、及时认定、及时安置。

4、加大促进失地无业人员就业的力度

对参加镇保后未能实现就业的失地人员,一方面通过公共服务领域就业岗位开发促进就业,进一步挖掘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等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解决安置岗位,另一方面对新办企业在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明确企业招用员工50%通过当地劳动保障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录用,解决失地无业人员就业。

5、促进农村纯农户家庭人员非农就业

对农村纯农户家庭中的人员,一是通过“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岗位开发安置,二是通过动员鼓励企业招收的办法安置,确保全区2616户农村纯农户家庭中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至少有一人非农就业。

6、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⑴建立城乡居民就业状况登记制度

对全区失业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资源档案,实施电脑化管理,每季进行一次调整,做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就业状况、培训意向、求职愿望等“六个清”,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为失业无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

⑵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作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特别要发挥就业援助员在信息采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一支用工信息采集队伍,形成一个用工信息采集网络,千方百计收集用工信息,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

⑶搭好就业服务平台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以镇、街道、工业区为单位或以行业主体,经常性地举办小型用工招聘洽谈会,增强用工招聘与求职的针对性。

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素质

1、抓好中高级技能职业人才培训

要根据本区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要求,拓展职业培训的领域,重点加强对35岁以下青年人的职业培训,引导青年人积极参加新产业、新职业培训,提升青年人实现素质就业的能力,围绕产业发展实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三个转变”,即:职业培训重点对象由“4050”人员向“2030”人员转变,培训重点层次由上岗培训向中高级层次培训转变,培训重点产业方向由传统产业向数字制造业、精细化工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转变。20*年等级工技能人才培训5000人以上,其中,“2030”人员培训2500人以上,“2030”人员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中高级技能职业人才培训占40%以上。

2、拓展定向培训渠道

把就业岗位渠道采集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与规模型企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指导培训机构深入企业广泛征集培训订单,根据规模型企业用工要求,以及用工需求趋势,采取定向培训与“订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失业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适时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㈢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年,要重点解决就业年龄段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的近3万人参加社会保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1、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

以被征用土地农民落实社会保障为重点,积极推进面上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高自由职业者参保率,面上新参保人数达到1万人。

2、加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推进力度

建立企业使用外来从业人员核查机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加强对用工单位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的检查,加大偷逃综合保险费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通过综合保险卡的发放,激发外来从业人员自我维权意识,形成综合保险扩覆的内在驱动力,使外来从业人员尽可能都纳入综合保险,在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的扩覆上有新突破,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5.22万人,其中区建设交通系统管理的成建制建筑企业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2.32万人,其它企业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2.9万人。

3、继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

继续强化细化区、镇标准化管理,积极扩大农保投保面,加强“两金”征缴和管理,重点加强对在企业务工的未参加城保、镇保的农业户籍人员参保的推进,一方面,对在企业务工的农业户籍人员没有缴任何社会保险的,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将其纳入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对农村务农人员未缴纳农保的,要通过镇、村动员纳入农保。对农村低保家庭中未参加农保的就业年龄段人员通过区、镇两级财政各补贴50%参保资金的办法纳入农保,全年农保扩覆2万人。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保参保人员的投保金及单位统筹金的征缴标准,适当提高投保人员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农保“两金”征缴确保4600万元,力争达到5400万元。

㈣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强化劳动保障监察

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拖欠职工工资、加班工资支付、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本区劳动力社会保险参保等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点,依托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监察,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及时查处举报案件,建立处理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纠纷事件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几只,有效化解群体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加强劳动关系协调

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充分发挥小企业欠薪保障金的作用,及时解决用人单位“欠薪”等问题。

3、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继续加强和完善仲裁三方办案机制,进一步规范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强化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质量,提高案件处理调解率,案件调解率达到60%,三方办案占结案数的55%。强化镇、街道劳动保障纠纷调解站的调解,尽可能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

4、依法规范工伤认定

规范工伤认定程序,加强对疑难伤害事故的调查取证和工伤认定疑难案件的研究分析。

㈤扎实推进行风(政风)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以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探索建立行风(政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抓好六项制度建设,建立“运用规章制度管理人,运用政策法规管理事,运用监督制约机制管理内部事务”的管理机制;二是落实首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着力抓行风(政风)督查,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并向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延伸,推动和促进劳动保障系统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

上一篇:审计局制度意见二 下一篇:劳动局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