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2-01 12:20:42

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法和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课堂效果 新课导入 学生主体 学习能力

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被忽视。而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教师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要大胆创新,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的作用。一个新颖别致而又贴切实际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求知欲。为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

新课教学的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1、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聚焦两会》中“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盛况,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作工作报告并接受代表质询,人大代表表决等实况录像或图片。这样的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还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积极关注。为此,导入新课时可考虑引用身边的事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从而对思想品德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热情了。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和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等。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矛盾。同学们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要分层要求、分类提高,重视学生心理、思想、道德行为的导向。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用以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必定会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高中生自主性写作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