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古今的商业精髓

时间:2022-01-31 10:18:26

贯通古今的商业精髓

摘要:历史小说《商埠雄魂》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了中州名镇――赊店镇曾经的繁荣兴盛,以及赊店商埠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衰变迁。赊店镇的商业发展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浓缩了中国古代所有商埠发展的历史,其中所蕴涵的商业经营的精髓,是后人解读古赊店镇之所以能长期繁荣辉煌的钥匙。该文通过分析赊店商埠兴衰成败的历史因由,从而对小说中所蕴含的商业文化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赊店商埠所体现出的商业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商埠雄魂》;赊店镇;商业精髓;诚信品格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07-02

《商埠雄魂》是作家郝树声创作生涯中新的艺术结晶,也是其为广大读者奉献的又一文化大餐。这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主要描绘了中州名镇――赊店镇在清朝咸丰年间所经历的历史风云,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商埠重镇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兴衰状貌。同时,作者对赊店商埠命运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也浓缩了我国古代沿水路兴盛的所有城镇商业发展的历史。

历史小说的根本任务是艺术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受到启示。因此,一部历史小说,如果仅仅着眼于讲述故事,塑造形象,而忽略了展现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对后人有所启迪,就算不得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这也正是历史小说与其他题材作品的区别所在。《商埠雄魂》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正在于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赊店这一商埠重镇曾经的繁荣鼎盛,揭示了赊店商埠兴衰成败的历史因由。而赊店镇的商业发展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浓缩了我国古代所有商埠发展的历史,其中所蕴涵的商业经营的精髓,是今天我们解读古赊店镇之所以能繁荣辉煌,一度兴盛三百余年的钥匙。如果把我们的目光贯通古今,这一商业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赊店镇,即现今河南省社旗县的县城。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著名的商埠重镇,原名叫赊旗店,又称赊店、赊镇。因地理位置优越,南通荆楚,北达京洛,东连闽浙,西接雍凉,又兼扼汉水上游水路交通之要塞,成为荆楚地区到达中原大地的重要漕运通道。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埠,至清朝末期三百余年,这里客商云集,计有全国一十三省的商人先后汇集于此,催生出一个繁华鼎盛、闻名海内的赊店镇,使这一并非行政驻地的纯粹商业中心,与当时的周口镇、道口镇、朱仙镇并称为中州“四大名镇”。

《商埠雄魂》把我们的目光拉回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纷繁乱世之中,带给我们的却是巨大的惊喜(当然,最终也有深沉的哀叹)。在民贫国弱,列强入侵,太平军起事,捻军涌动,大清帝国内忧外困风雨飘摇之时,在中原大地竟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在闪耀着熠熠光辉。并非行政中心,没有官府衙门,赊店镇却能汇集全国一十三省商人、四百多家商号在此经营,不得不令人称奇。二十一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四十八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临暮,船上楚湘歌舞达旦,岸上交易灯火如昼。四百多家商号总集百货,七十二条街道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山陕会馆宛若皇宫,雄浑壮丽,雍容华贵;春秋楼高耸入云,雕梁画栋,精妙绝伦。粮棉油盐,茶糖烟酒,药漆木纸,丝绸皮革,护肤化妆,百货百色,一应俱全。车马店铺,过载运输,酒肆茶楼,烟馆妓院,包装典当,应有尽有。物品之全,门类之盛,令人叹为观止。东宾西客,南商北贾,奇门八卦,三教九流,融合汇集。商会,共谋规制,自律律他,诚信经营。在狭窄的方寸之地,形成了一个个专业化的市场。只有你买不起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不需要的,却有你想不到的。在人声鼎沸、繁华兴盛之中已孕育着市场经济的雏形。正如书中词曰:“长夜神州,嵌明珠,赊店古镇。明清代,水旱码头,商贾蚁进。三百多载笙似歌,七十二条街如阵。鼎盛时,茶道通中外,四海近”。

精美壮丽的山陕会馆见证了古老赊店的辉煌、富有与繁荣。巍峨壮观的春秋楼燃起的冲入云天的烈焰,是古赊店镇最后一次向人们演绎出的最为悲壮的乐音。当黑龙潭的海眼被“铁锅加碾盘”的毒计封堵之时,沸腾已久的商埠血液终于凝固,古镇三百余年的繁盛也彻底走向终结。那一段辉煌岁月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云之中,古赊店镇的繁华也早已灰飞烟灭,化作后人心中的记忆,代代传颂,经久不息。

重温历史,总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古赊店镇能长期繁荣,一度兴盛三百余年,荣耀商界,睥睨四方,这决不是一种历史的偶然。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一颗中原明珠的璀璨之光闪耀了三百余年呢?又是什么原因最终使它暗淡了呢?品读作品,反观历史,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赊店镇地处荆楚与中原交接地带,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最重要的是它又处于汉水上游,潘河与赵河两大水流在此交汇,使这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水旱码头。华南、东南地区的货物走水路经长江、过汉水,运到这里基本上到了尽头,正好接通北上的旱路。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水运优于陆运的时代,赊店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南北商品集散地、优良的物流要塞。全国各地的商人汇集于此,催生出一个繁华鼎盛、闻名海内的商埠重镇。然而,赊店兴于水路,也失于水路。随着连年干旱以及机械运输时代的到来,这一地利之便也成了明日黄花,古赊店镇昔日耀眼的光环也随之逐渐暗淡。

二、商业规制,行业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制度是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稳定有序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几百年来,各地商人纷至沓来,鱼龙混杂,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明的竞争,有暗的欺诈,缺斤短两,欺行霸市,算盘珠子下,度量衡器中,演绎出了无尽的世相百态。无序的竞争导致赊店市场岌岌可危。经过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各地商人们痛定思痛,自发组织起来,建立起了各种商会,制定了相互制约、相互沟通的商业运行规则,保证了赊店的商业运行秩序,才有了赊店商埠几百年的繁荣稳定。山陕会馆内留存至今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碑》和《公议杂货行规碑》记载着古老赊店商业规则的完善。

三、诚信经营的商业品格

诚信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一种契约精神下的道德垂范,也是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的灵魂。战国时期商鞅为取信于民,立柱赏金,信守诺言,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当年温州现象一度风靡全国,到处都有温州商品的身影。但由于缺乏诚信,温州货几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商人也成了国人惟恐避之不及的瘟神。温州人痛定思痛,狠抓诚信建设,重塑温州商业形象,经过长期调整,温州经济才逐渐恢复生机。可见,诚信不仅是做人的良好品格,也是商业经营的致胜法宝。赊店镇能立于商海,声隆八方长达三百余年,靠的正是诚信。诚信是赊店长期占据商业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撑。用今天的话来说,如果规则是硬件,诚信则是地方发展软实力。两块“诚信碑”镌刻着赊店人的商业经营品格。正如江海阔所说“赊店人就是靠诚信立镇的”。可以说,赊店的一部商业史,就是半部诚信史。

四、海纳百川的胸怀

赊店以方寸之地吸引全国一十三省客商汇集于此,有些外地客商甚至把家都搬到了赊店,长期定居于此。全国各地有名的商号纷纷在这里设立分号。为了敬乡神、安旅故、叙乡谊、通商情、立商规、兴义举,各路商号又相继筹资建起了会馆,成立了商会。特别是秦晋商人筹巨资兴建的山陕会馆,堪称天下第一会馆,充分说明外地客商长期驻扎于此的决心。在赊店商埠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本地人与外地人长期和谐相处,互融共生,共谋发展,仅仅依靠规制约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难以想象会有赊店商埠的形成,也就更谈不上繁荣发展。显然是赊店人包涵一切、容纳四海的胸怀成就了赊店商业历史的辉煌。

上一篇:试论票据法上利益返还请求权 下一篇:浅谈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