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低价虚假繁荣

时间:2022-01-31 08:12:47

车市低价虚假繁荣

近日,广州本田为迎接新飞度的上市,对老款飞度进行了最后的清库处理,最高优惠达20000元。这一举措,在汽车市场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随着汽车车型更新速度的加快,车价正在迅速下滑。

从年初以来,钢铁、橡胶等原材料涨价以及用人成本的增加使汽车生产成本节节攀高,面对由成本上涨带来的严峻发展态势,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提出“拐点论”,认为汽车业结束去年业绩长阳的态势,步入景气回落的时期?汽车价格也将结束几年来的持续下滑状况,止跌回升。

虽然有些经销商保持车价不变,有些经销商通过“暗涨”或推出体验价的方式变相涨价或由厂家直接宣布涨价。但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却是汽车降价潮再次袭来。

价格下滑

烈日下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卖车者远远多于看车、买车者。对此现象,一汽轿车销售顾问孙立明解释说,每年的5月至9月份为汽车销售的淡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旺季。现在正处在淡季时期。另外,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进出京车辆的安检程序繁琐严格,很多车型无法及时入京,也加剧了市场的不景气。

在市场萧条的大环境下,各大汽车销售商为保持走货量纷纷采取降价优惠策略。

广汽丰田的凯美瑞在推出新车型的同时,将老款车型240G豪华版报价为229800,最高优惠1.6万。

前不久上市的马自达2(劲翔),1.3 手动标准型报价8.38万, 1.3自动标准型9.18万,1.5时尚型AT10.13万。与刚上市时相比,价格都有了小幅回调。

进口车方面,德国大众的甲壳虫1.8T豪华型报价25万,2.0T豪华版24.9万,2.0减配版35.5万,大都有了2.8万~3.5万的降幅。

从短期来看,汽车价格的主流仍然是下降,无力回升。

上涨无力

去年下半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采取了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汽车制造成本越来越高。

另外,《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已经形成不断挤压单位整车利润空间的因素之一。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汽车厂商的利润在不断变薄,因此业内认为汽车成本的上涨已成定局。江淮和奇瑞等都曾大张旗鼓地宣布全系涨价,其他一些厂家则通过经销商完成“暗涨”。

但现在,年初涨价2000元的江淮瑞风,降价5000元销售,涨价500元的奇瑞QQ,悄悄回调了价格。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商不得不将价格拉低,把降价作为一种竞争手段,直至生产这款车型已无力可图最终停产。生产商不断推出新车型或者在原有车型上加以改进,以打压对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新车型的出现对原有车型造成冲击。原有车型为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不得不以降价吸引消费者。如广汽丰田的凯美瑞、福特致胜和广州本田的雅阁作为3款标志车型价格都在22万左右,针对同一消费群体。

业内认为,对于北京地区销售的乘用车,受全球经济形势、油价上涨、北京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政策的影响,短期内价格还会呈下跌态势。对于中高级轿车,厂商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能够消化增加的成本。并且中国的汽车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厂商之间的产业重组、并购也在不断进行。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促使了汽车价格的下降。

虚假降价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现在这个市场是涨声一片,大到石油煤电、小到食品与日用品,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可唯独汽车在降价,这很不正常。虽然他的“涨价论”遭到不少人反对,但他表示:鼓吹降价就真是对消费者负责吗?

据北京北方长福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授权经销商王旭舒销售顾问介绍,福特蒙迪欧致胜虽维持了销售价格不变,但将售后服务的费用标准提升了。通过这种变相提高价格的方式维持利润。

在汽车市场跌声一片的大环境下,也出现了少数生产商在坚持不降价,明降暗长或者减配降价的情况。

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分析师张铁军认为,钢材价格的上涨已对商用车的价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重卡,目前价格较原价都有了2000~6000元的上涨。相比之下,轻卡的上涨幅度小些。

本月刚刚上市的马自达6运动版价格也有了下降趋势。被官方命名为马自达6 2.0AT时尚型、2.0AT运动型的两款马6售价分别为15.98万元和17.38万元。虽然分别出自马6三厢车和轿跑车2.0L产品平台,价位却比原来优惠了上万元,但减少了真皮坐椅等配置。

对于新车降价,一汽轿车销售顾问孙立明将其解释说:“一是一款新车在刚上市时,各项配置指标都处在试验阶段。经过购车者的使用,厂商会在保证汽车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对其各方面做改动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如更换更薄的汽车钢板,减少不必要的功能等;二是对厂商来说,新车型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厂商可以通过降价或者其他优惠措施吸引购车者眼球,打开市场。”

降价,却不能让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只不过是厂商和经销商携手制造的“虚假繁荣”,最终受伤的是厂家和经销商。

上一篇:OGK-2总裁期待中国更多支援 下一篇:宝马全球销量增长4.7%北美非洲市场整体萎缩